「自由与枷锁之囚牢」

第80章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80章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1/9)

人,是一种披上外衣的群体性动物,每个人都像羔羊,都很容易迷失、从众、为众生相所困。

在这一点上,无论你是黑人白人还是黄种人,都是一样的,所以,西方的神父被称为‘牧师’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他们是在指引和放牧容易迷失的‘人形羔羊’。

如果你至今仍用模糊的认知以及摸索的经验待人接物;如果你至今一事无成,人生轨迹不断内卷、徘徊不前;如果你想摆脱不谙人性,任人鱼肉,处于食物链底层的宿命……

别急,在此之前,作为黄种人,你必须弄先大概的弄清楚,儒家、法家、道家三大思想的前世今生……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历史的车轮滚动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相继崛起,诸侯争霸,社会四分五裂,礼崩乐坏。

动荡的社会使得各思想流派百家争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多、最了不起的大思想家;直至今天的两千多年里,再也没有出现过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百花齐放、思想大爆发的盛况。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史上最多的牛人呢?

答案也许并不唯一,但都脱离不了战争的大背景,彼时,大大小小几百个国家天天打战。在长时间的博弈和较量中,每个国家都在研究怎么开疆拓土,怎么吞并另一个国家,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天天在潜心于研究‘怎么样才能搞死对方’。

他们把这些搞死对方的方法用文字记录下来,便变成了牛逼的诸子百家思想。

乍一看诸子百家,你可能会觉得思想流派好多,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中学时代学这段历史,估计很多人也都是懵圈的。

但万事千头万绪,终会止于一端。

简单点来讲,想要读懂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前世今生,一切都得从如何对待‘传统’这道命题说起。

在礼崩乐坏的历史背景下,传统是去是留,三种主流的思想对此分别持有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主流思想是‘主张力挺传统,认为曾经的传统着实好极了’;第二种主流思想是‘主张抛弃传统,认为曾经的传统简直坏透了’;第三种主流思想是‘完全漠不关心,认为传统的好坏完全无所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