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互联」

第23章 存在模型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23章 存在模型(1/25)

《存在模型》

真实、存在与逻辑的界定

何为真实?真实等同于存在。那何为存在?存在意味着是与三洽逻辑紧密相连并相互贴合的结构状态。依此定义,数学中仅有部分内容能被证实存在,那些无法证实的部分,难以判定其存在性,这便是真理的界限。

从唯心主义视角,世界万物由信息数据(能量状态)及规律秩序(逻辑结构)构成。能量状态本质上基于量化来表示能量大小、方向及转换的运算;逻辑结构本质上可用集合论中的关系和映射(如函数)构建事物有序关联等数学模型。

一般而言,存在需符合逻辑才能成立。以穿越到过去为例,按现有逻辑,它既不符合逻辑还会破坏因果关系。但倘若真能成功穿越,那就表明它在过去具备存在的条件,此时原本的逻辑便无法对其进行约束,甚至它还可能做出更多不符合逻辑之事,类似“大于等于”逻辑。

宇宙第一因与数学的本质

同理,宇宙第一因若要存在,就必须超越因果逻辑,即要“大于等于”逻辑。否则,依据逻辑就能确定其产生的原因,它也就称不上真正的宇宙第一因。这个宇宙第一因,既是原因也是结果,是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自身,永恒存在且毫无变化,不受时空及逻辑法则影响,甚至其自身就是逻辑法则。从当下认知来看,这个第一因是数学,唯有数学能等同于逻辑本体,或者说数学就是逻辑本体。客观世界产生的第一因是逻辑本体数学,如此才能确保万事万物永恒符合逻辑。这意味着数学并非人类创造,而是本身就永恒存在,人类只是发现了它。

逻辑与存在的关系对世界的影响

若逻辑大于存在,则世界是虚拟的、数学的、可理解的;若存在大于逻辑,则世界是真实的、混沌无序的、不可理解的;若存在等于逻辑,那么在叠加态时是数学的、概率的,本征态时则是确定的、真实的、可理解的。

泛心理理论与宇宙大爆炸前状态

泛心理理论认为,宇宙一切皆有意识,一切皆可分为程序(规律)及信息(数据)。比如石头有成分特性,汽车有汽车的性能参数,人有人的自我及意识。宇宙大爆炸前,处于无物质、无时空状态,仅存在能量状态及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梦境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