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夫妻的渔民生活」

第163章 赵丰年的转变(下)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第163章 赵丰年的转变(下)(3/3)

直接说了让他们拿现钱比较快。

其实制作成干的还要多挣点儿,但这不是新鲜的省事吗,人家还上门拉走不用管运输,那人听赵丰年不打算加价,这件事暂时也就这样了。

倒是那个打算两头吃利的中间人不是很高兴了你赵丰年就不能多加一点点吗,一斤多加一毛钱也好啊,人家兴许就愿意为了半片山的蕨菜干辛苦一把。

赵丰年不解释,解释什么,要跟人解释自己目前只有个光杆司令,启动资金还不算多?

收了几车干货回来,赵丰年也没有立刻就出去兜售,而是回忆了之前查的几个有可能需要山货的饭庄、私房菜馆以及有一次买了自己红菇的那位老板的所在地,又学了几道干货做的菜,再带上媳妇那种很贵的米,这才喊了两个小伙子跟自己一道出去。

好不容易见到人家了,先来上一波操作,米先放出来香死个人,又端出各种干货做的小菜和蒸菜等给人家品尝,还拿了未加工的给大家看看质量。

几趟下来,每家都意思意思定了一批。

数量不多,最低的甚至只要了两百块的货。

赵丰年也不气馁,继续开发新的客源。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媳妇这个很贵的米,卖得比他辛苦折腾来的干货还畅销。

热度高得不行,虽然每个人都要压价这个米太贵了,但他态度坚决,还学会了吹牛说是农科院还没面世的稀罕东西给人家唬得真信了,于是干货和大米一起搭配卖,还卖出特色了。

有些愿意花钱的食客知道这个米的来处,也有主动联系赵丰年的。

有个就住在施桥镇附近一个村子里有两层洋房的老头,一次性还要了两百斤的贵米和价值五百块的山货。

赵丰年把属于老婆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是分开放的,一开始把这个米当噱头了所以还会从自己挣的钱里分出十分之一当噱头费。

在石青青不知情的情况下,她那大米几乎快见底,钱又多了几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九零小夫妻的渔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