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3/4)
不介意满地是土,
三人结伴而行,在蜀王卫的陪同下走进了一期厂区。
“这里一共建有50间临河厂房,每个都预留了一个巨大的窗口。”
“殿下,说实话我有些想不通,这窗口到底是拿来做什么用的。”
眼瞅着工厂已经竣工,何时也是愈发好奇了。
这好好的一堵墙,留这么大个窟窿,到底有什么用处。
“走,随本王去防洪堤上看看。”
李恪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邀请他俩去河边。
工厂一期占地面积极广,黄河边有将近二里的河畔,都是一期的地盘。
为了预防水患,整个黄河沿岸都建筑了防洪堤。
这条绵长的防洪堤和后世的南宁的防洪堤有得一拼。
虽然耗资巨大,却不可或缺,它能在洪涝时期力挽狂澜。
如今的黄河还没有像后世一般,水里都是泥沙。
众人登上了防洪堤,一眼就看到了防洪堤上的水泥架。
“看见这些架子了吗?”李恪指着水泥架问道。
“殿下的意思是,这些求水泥架和工厂墙上的大窟窿有关?”
何时摸了摸嘴边的绒毛,脑海中仿佛有灵光闪过。
但任凭他怎么努力,都无法抓住那道灵光。
“没错!准确的来说这水泥架上还需要安装一套简易的设备。”
“就类似于之前的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一般,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的设备。”
“以后蜀王府的工厂会越来越多,但不能都指望着人力。”
“人力毕竟成本很高,咱们要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
李恪侃侃而谈,给他们科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没错,这些沿黄河的厂房,他打算开设造纸厂。
造纸厂对于水的需求格外大,防洪堤外侧就是黄河,正好解决了用水问题。
按照制作纸张的工序,第一步就是将原材料泡发,并充分捣碎。
试问还有哪里有比黄河边更方便泡发原材料的呢?
虽没有后世那般现代化的造纸设备,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土法造纸。
但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