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还有三年(5/6)
操心,你就已经办好了。”
容媚由衷地感叹道,语气里满是感激。
“都是自家兄弟,又都是为了公司的事,这都是我该做的。”许国栋摆了摆手,脸上带着谦逊的笑容,两人又就去深市的事情展开了讨论。
容媚神色关切,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询问道,“在十五之前能走么?”对于这次前往深市开展项目,时间紧迫,每一个时间节点都至关重要。
许国栋微微皱起眉头,略作思索后回答,“项目上的人都没问题,工人的话,这暂时还不能完全的确定。”提到工人的问题,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担忧。在他看来,工人的不确定性的确是个棘手的难题。
毕竟,一旦带过去,至少得好几十个人。
关键是没有合同约束,有的人今天答应得好好的,明天就可能反悔回绝。
毕竟这是要远走他乡,而且短时间内无法回来,一去至少就是好几个月,更甚者可能长达一年。
谁也不知道在这段时间里会发生什么变故,家中突发急事、对陌生环境的担忧,这些都可能成为工人临阵退缩的理由。
容媚听后,不自觉地蹙眉,陷入沉思。
片刻后,她果断地说道,“工人你这边先联系联系,我在深市那边也联系联系。”
其实,关于工人这个问题,容媚目前手里倒是有一些人脉资源。
周南叙以前认识的不少战友,现在有好多都在深市。
要知道,早在1980年,深市经济特区设立的消息一经下达,就如同一声激昂的号角,响彻全国大地。
许多工程兵部队积极响应号召,拉了一火车皮又一火车皮的工程兵南下搞基础建设。
那些日子里,火车的轰鸣声仿佛是建设的前奏,无数热血青年怀揣着梦想与使命奔赴深市。
他们风餐露宿,不畏艰难,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挥洒着汗水。
正是因为有这些工程兵夜以继日地拼搏,才有了如今深市的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道路纵横交错,让这座曾经的小渔村蜕变成了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都市。
而周南叙的那些战友,大多都是当年参与建设的其中一员,他们熟悉深市的环境,也有着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