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牌官。尽管没有考中这次会试,但戚继光的军事才能已显露出来。此后,兵科给事中王德等人看到戚继光“青年而资性敏慧,壮志而骑射优长”,都上疏推荐他。[71]初战倭寇御倭山东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六月,戚继光进官署都指挥佥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共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袭扰。[8]当时各卫所由于年久失修,残破不堪,而且军卒逃亡严重,所剩都是些老弱残兵,纪律松弛,缺乏训练,根本不能打仗。戚继光决心“振饬营伍,整刷卫所”。一天,戚继光的母舅(也是他的部下)仗着自己是长辈,不肯听其调遣。戚继光当众按有关的营规责罚了母舅。到了晚上,他又以外甥的身份脱冠向母舅表示歉意,使母舅心服口服。部属将士们目睹了戚继光的执法如山,不徇私情,都有所震动,从而使以前散漫的状况大有改观。这样,戚继光不仅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而且也使山东的海防得到了巩固。[71]镇守三郡嘉靖中叶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愈演愈烈,尤其是浙江、福建两省,由于官兵征剿不力,倭寇出没无常,如人无人之境,甚至出现数万明军被倭寇“以矛走之”的情况。沿海百姓对此感到十分恐慌,朝廷亦颇为担忧。[71]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七月,戚继光被调往东南,任浙江都司佥事,管理当地屯政。他多次为总督胡宗宪谋划御倭,深得胡宗宪的赏识。在胡宗宪的一再请求下,次年(1556年)七月世宗升任戚继光为参将,负责防守倭寇出没频繁的钱塘江以东地区,即宁波、绍兴、台州一带。[9]二十九岁的戚继光得到了实现“海波平”理想的机会。[71]共9张各类戚继光塑像戚继光上任不到一月,就有一股八百余名的倭寇进犯浙中门户龙山所(位于今浙江镇海)。明廷调集了数千军士防守,倭寇兵分三路突入明军各部。在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明军,竟抵挡不住,纷纷溃退。直到新上任的戚继光奋不顾身地射死了三个为首的倭寇头目时,倭军才后退。[71]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十月,倭寇再次进犯。在浙江巡抚阮鹗的亲自督领下,戚继光、俞大猷和台州知府谭纶首次协同作战,连败倭寇。但由于冒险轻进,明军又无纪律约束,差点全军覆没。[71]训练浙士以上几次战斗,加上以前其他将领的抗倭战斗,使戚继光深深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