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以建奴之血,养我辽土!(1/3)
锦州城,卢象拿着一本册子。
如果说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那他手中的册子,就是卢象升记录叶铭关于军事方面的心得与具体操作的兵书。
卢象升甘之如饴。
因为他从中学到的东西,太多,比他以为看到那些大而空,毫不务实的兵书,要厉害太多太多了。
叶铭是个极致的事功主义者,利益最大化是他最大的追求,他的带兵方式、练兵方式、作战方式,都简洁、干练、高效。
卢象升跟着学,于是他手底下的三千精锐关宁铁骑,变得更加强大。
三千精锐的关宁铁骑,已经彻底成为了卢象升的拥趸。
至于原因,很简单。
卢象升在二月的时候,带着他们一路向北,将建奴祸害的不成样子,每一个士卒,都得到了极多的值钱东西。
卢象升让每个人都将获得的财物上交,然后一分不留的分给了这三千士卒。
这是叶铭告诉他的,对于军队来说,适用集体制度的均贫富,在这个制度下的平均分配,会让他们更加认识到他们是一个整体,这有利于他们的团队协作,也利于他们战斗力的提升。
每个士卒都发了财,足可以在水土富饶的地方,买上几亩水浇田。
而后,卢象升答应他们,每个月五两银子的饷银,前提条件是他们必须绝对服从指令,严格军事训练。
如果不愿意,那就离开。
没有人愿意离开,每个月五两银子,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极为丰厚的数字。
即便是粮饷最高的辽东,士卒也不过是每月二两银子的饷银,五两,翻了一倍多。
明军满饷不可敌,从来不是一句虚言。
清军入关势如破竹,最大的功臣,不是那些什么王爷贝勒,不是所谓的八旗,而是投降的汉军,清军发饷多,所以他们很猛。
所以归根究底,明亡的根本原因,还是穷。
卢象升有理由相信,这三千人,绝对可以和建奴的骑兵在草原上野战,同等人数下,甚至可能更有优势。
许久,卢象升合上册子,因为左辅到了。
“大人,已经乱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