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苏秦张仪,合纵连横(2/4)
秦始皇嬴政一挥袖袍,咬牙切齿地说道。
【苏秦年轻时曾多次游说各国,但均未被重用,潦倒而归。】
【回到家中后,家人对他冷眼相待,妻子和嫂嫂甚至嘲笑他不务正业。】
【面对这样的打击,苏秦没有灰心,而是闭门谢客,发奋读书,立志实现自己的抱负。】
【苏秦在读书时,常常读到深夜,困倦难耐。为了保持清醒,他采用了一种极端的方法: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剧烈的疼痛让他瞬间清醒,得以继续学习。】
【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后来被概括为“锥刺股”,成为激励后人勤奋学习的典范。】
“没想到这件事情,居然能流传于后世!”
苏秦傻眼了,有些尴尬地说道。
【苏秦联合六国,燕、赵、韩、魏、楚、齐纵向结盟,共同对抗强秦。】
【他针对各国不同利益分析利弊,如对燕国强调“唇亡齿寒”,对齐国利用其与秦的地理距离减轻顾虑,对楚国则突出其大国领导地位。】
【苏秦事业巅峰时期,曾佩戴六国相印,一度使秦国不敢东出函谷关长达十五年。】
“咦?不对啊!我晋国呢?!”
晋文公姬重耳如遭雷击,心中一片冰凉。
【苏秦在齐国被刺杀,据《史记》载,他临终献策让齐王以“助燕乱齐”罪名车裂自己,借此引出凶手报仇。】
【合纵虽短暂遏制秦国,却因各国利益分歧难以持久,终被连横瓦解,反映战国联盟的脆弱性。】
【我们接着说张仪!】
【张仪是战国时期与苏秦齐名的纵横家代表,以“连横”策略辅佐秦国崛起,与苏秦的“合纵”形成战略对抗。】
【张仪是魏国安邑人,贵族后裔,但家道中落,早年曾因被诬偷玉遭毒打,却以“舌尚在否”自嘲,凸显其坚韧与机辩之才。】
【相传师从鬼谷子,专攻纵横之术,与苏秦可能为同门,但据《战国纵横家书》等考证,两人实际活跃年代并不重合,张仪早于苏秦约30年。】
“可悲可叹,春秋战国时期竟没有史书,后世之人还是靠纵横家自己的书籍来推断史实!”
老子李耳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