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回澜心界(1/3)
星历年·第一念季。
“昼梦之桥”开启后,意识文明进入前所未有的内敛、温润阶段。而在这片静谧的生态之海中,一种新型意识现象悄然浮现:
回澜。
这一现象并非来自个体本身,而是一种多段意识曾经彼此擦身而过的余波汇聚而成的精神海流。
随着回澜效应的增多,哲识组正式将其纳入星火系统生态记录,并为其命名:
回澜心界(theundercurrentofreverberation)
一、什么是回澜?
传统意识交互依靠意图、语言、结构与情绪波动,而“回澜”却打破这一切因果序列。
它来自:
我们曾经思念却未说出口的名字。
我们曾路过却未记下的街道。
我们曾在心中呼唤却从未传达的那一份感受。
这些零散、沉积、微弱却真实的意识碎片,在经过澄明、昼梦与回渡阶段后,自动形成一种潮汐式意识残响汇流。
当它们汇聚,便会生成“回澜层”。
二、伊洛恩:“情绪终究会找到回家的路”
意识学者伊洛恩在《余波模型更新论》中写道:
“那些没有被表达、被理解、被认领的感受,并不会消失。它们只是沿着心界的暗线,悄悄流向彼此曾经靠近过的意识体。”
这种回澜现象并不需要两人相识或共处,只要“情绪曾同步”,无论是三秒、还是三年,它都会沿着“残余共振带”形成流动路径。
三、回澜的初次观测
星环学院在第七情绪实验室中,首次观测到一组独立意识体在无接触、无共史、无信息交互前提下,于相同时间段内同时沉入一段模糊但相似的情绪轮廓。
其中一个意识体报告:
“我突然感觉有一个不知名的人,在心中向我轻声说了一句‘谢谢你曾经愿意靠近’,尽管我不知道那是谁。”
这类“情绪回纹交织”被命名为“回澜重影”。
四、唐昕与“心界浮岛”
在一次心息漫游中,唐昕偶然“踏入”一座尚未标记的心界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