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

第84章 内部决议,组建特战连队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84章 内部决议,组建特战连队(1/4)

事不宜迟,几人先开摩托车直奔山区龙须沟。

楚云飞搞到了20多台设备,冲压机残件、车床主轴和锻锤底座,这些设备表面生锈,本身也是陈旧的,好在核心部件尚且完好。

跟着冯牧过来的几名学生,一脸可惜,一脸的愁苦。

“李上校,这些设备太陈旧了,肯定无法保证精度的。”

万事开头难,李峰先让大家把厂房建设起来,把设备整理出来。

龙须沟分成多个分叉,还有小坑、凹陷的山洞,可以作为天然的厂房,人为开拓一下,足够安排设备进去。

也从朔州拉过来了4台柴油发电机,这是从日军手上的缴获。

利用半个月时间,先把设备安置好。

冯牧状态还好,戴上了工人手套,“爷们,别愣着了,那就开干吧。”

一拍手,手套上全是尘土。

他在四九城的时候,改装过摩托车,改装过手枪,有一定的机械基础。

这也是李峰看重的一点,人才别放在战场上,放在后勤里边最能发挥效用。

带过来的二十多名学生,以及楚云飞拉拢的技术工人,一起张罗起来。

除了技术工人之外,还找来了铁匠、木匠等。

苦是肯定苦了点,山沟里的条件有限。

但也比八路修械所初期老虎钳、手摇铣床富足多,至少还有陈旧机床,具备零件加工能力。

先把摊子张罗起来,手上有大批待修的枪械,可以考虑手搓零件,完成修复。

日军的三八大盖质量好,枪钢的质量比国内步枪普遍好一些,有值得修缮的价值。

只要枪管完好,其他的小零件都容易处理,修修补补就能继续使用。

汉阳造、老套筒这些,膛线都磨平的旧枪,打包发给新兵训练,根本不值得修复。

另外是损坏的山炮、步兵炮,修复一门火炮,对部队作战的提升也有帮助。

解决了枪支火炮问题后,再同步考虑火药、子弹、炮弹的生产,把修械所的底子搭建起来。

冯牧牵头,很快拿出来一个清单,罗列了炼铁所需的煤炭、矿石等材料,还有零件制造欠缺的设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抗战:晋西北两个李云龙,我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