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444章 拧巴皇帝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444章 拧巴皇帝(1/7)

“皇爷,”

见到皇帝看报看的认真,刘时敏小声的说到。

“昔年,世庙在时,曾赐与臣下四块银章,奴婢觉得可以给毕阁老一块银章。”

“银章?”

听到刘时敏的话,朱由校转过头,看着刘时敏道。

“详细说说。”

“是。”

闻言,刘时敏连忙开口解释了起来。

这个赐银章的事儿,和朱由校给宋孙承宗的密匣挺相似的。

嘉靖六年,嘉靖对刚刚入阁的张璁说:“朕有密谕,卿勿令他人测知,以泄事机。”又亲谕言:“朕与卿帖皆亲书,虽不甚楷正,恐代写有泄事情。”

张璁回应“圣心慎重之至,尚恐出入封识莫为左验窃闻。”

同时,张璁引仁宗(大胖子)赐大学士杨士奇等银图书准密言奏事之例,请世宗赐予印记以达成君臣间的秘密交流。

随即,嘉靖采纳了这个建议,分别给内阁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翟銮以及吏部尚书桂萼银章各两枚。

其中,给杨一清的是“耆德忠正”和“绳愆紏违”。

给张璁的是“忠良贞一”和“绳愆弼违”。

给翟銮的是“清谨学士”和“绳愆辅德”。

给桂蕚的是“忠诚静慎”和“绳愆匡违”。

印上字的不一样,表明了嘉靖对不同人的态度,就不多作解释。

当然,日后这八块银章和密奏制度,也渐渐的被破坏,而随着嘉靖完全掌握了朝堂的权力,嘉靖二十三年后,就不再赐予臣子银章了。

顺带一提,据说严嵩也得了块“忠勤敏达”的章。

“不一样。”

听完了刘时敏的叙述,朱由校摇了摇头。

嘉靖的银章密奏制度,实际上是为了平衡朝堂上的权力,让自己能控制朝堂。

但他和嘉靖的治国思路不一样。

嘉靖入朝那时候,两眼一抹黑,又没握枪杆子的想法,也就只能用这种比较温和的方式。

而他一个开了挂,知道什么人能用什么人不能用,另外就是枪杆子、印把子、钱袋子都在他手里,他不担心把锅打破了。

“不过你说赐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朕的大明朕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