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故事(1/3)
萧浔看着谢知意,犹豫了一下,道:“晦智大师在禅房,跟朕说,佛法慈悲,能化人心之恶,润万民之善。若朕能大兴佛法,广建寺庙,弘扬佛理,必能使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谢知意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茶水,目光流转,“陛下,妾身曾经听人说起,有个小镇,原本安宁祥和,农桑兴旺。后来一位云游僧人前去讲经说法,引得众人纷纷崇信。”
她垂眸,手指轻轻摩挲着茶杯边缘,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暗中观察着萧浔的反应。
萧浔微微挑眉,好奇问道:“哦?这听起来倒也平常,后来怎样了?”
谢知意轻叹一声,道:“后来啊,小镇上的百姓对佛法愈发痴迷,不少青壮劳力放下农具,跟着僧人修建庙宇,致使农田无人照料。家中稍有积蓄的,也都捐出钱财供奉寺庙,日子过得愈发拮据。即便如此,寺庙仍在不断扩张,僧尼人数日益增多。田地荒芜,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小镇的繁荣景象一去不复返。更有甚者,有孩童也被送入寺庙,说是修行,实则断了他们的前途。妾身初闻此事,便觉忧虑。百姓历来以耕读传家,勤劳为本,一味信奉佛法,不仅荒废了生计,更动摇了立身之本。长此以往,国之根基何在?民之希望何存?寺庙的无尽扩张,看似是佛法昌盛,实则如贪婪巨兽,吞噬着人间烟火与民生福祉。僧尼虽身披袈裟,口念慈悲,可若让百姓陷入困苦,又何来真正的佛心?”
萧浔微微颔首,若有所思。
谢知意眸光流转,接着道:“这佛法慈悲为怀,劝人向善是好事,可为何百姓的日子反倒艰难起来了呢?妾身百思不得其解。”
萧浔神色凝重,缓声道:“爱妃,你所言之事,令人深思。佛法的确劝人为善,引人向善,本无过错,可这小镇的现状,却给朕敲响了警钟。”
谢知意应和道:“陛下圣明。佛法教义自然是好的,只是一旦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便会扭曲变味。就像这小镇,百姓起初怀着虔诚之心亲近佛法,却在有心人的操弄下,走上了一条背离生活正轨的歧途。”
萧浔沉吟片刻道:“朕不能因这小镇的乱象,便全盘否定佛法的益处。但往后推行佛法,定要把握好分寸。寺庙修建,不可盲目求多求大,以免劳民伤财。需得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