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孔明游辽东,内部心思(2/3)
体系,但其农耕生产,手工生产,甚至是文化娱乐服务,三大主要产业部分,想要保障其质量,就不能完全被工业取代。
辽东所谓的工业化,看似效果很大,但实际上不能改变上层贵族世家的生活,他们所用,所食,所娱,全部都是传统的,不是因为他们封闭,而是实实在在的传统的好。
这种工业化改变最深入的,是百姓,完全是花费大力气,改变百姓了生活,但在很多时候,这相对于是专门为了百姓的生活,重新的创造了一套体系。
这套体系对于公卿王侯的生活,对于他们的利益,对于他们的安全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增幅。
甚至还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在世家根深蒂固的大汉,哪怕出现了这等体系,也仅仅会被权贵掌控,而不是被辽东本身掌控。
“如此繁盛,看似稳定,实则脆弱。”
诸葛亮很能看出其中关键。
辽东好似被某个人强行压制住了,让一个严格围绕其的国家体系得以形成,但也只有他能够压制各方势力的蠢蠢欲动。
一旦他离去辽东,很多的东西,就可能乱套了。
····
诸葛亮走入了一座小茶馆,这是市民聚集的场所,也是每日报纸发行的地方。
每天都会有专门的先生,在这里读每日报纸,以供市民娱乐。
他每到一个城市,也都会买上一份,了解南方情况。
逃出一块钱,拿到一份大报纸,此时诸葛亮不禁感慨:
“此纸虽然不如竹简能够传播大道,蕴养精神,但却能用最简单的成本传播文化,方便百姓生活,甚至让百姓接触文字,辽东到底想要干什么呢?”
他不知道,但诸葛亮清楚的明白,这是他想要看到的。
在他心中,真正的盛世从来都不是出现了多少天下一流的文臣武将,也不仅仅是什么封狼居胥,饮马瀚海。
而是百姓能够真正的吃饱穿暖。
大汉的世家从来都没有将目光真正放到底层百姓身上,留给他们的体系是读书,养望,举孝廉。
而所谓的报纸,工业生产,甚至工业品的使用,对他们都没有太大增幅。
除了农机和化肥,还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