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八间」

第157章 接受命运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57章 接受命运(2/3)

和王芳芳的事,只有他们两人知道,他们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从此,他只能在回忆中想到她甜甜的笑,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祝福她幸福。

王芳芳嫁到蒋巨贵家后,因心中有陈小军,便从心里对蒋发权有排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她从不让蒋发权碰她,小小年纪的她还幻想着有一天能离开蒋发权,与陈小军在一起。心地善良的蒋发权顺着她,从不为难她,默默地关心照顾她,蒋家的所有人对她都特别的好,特别是在她从小就尊重的蒋巨贵的开导下,在有点愧对蒋家人的心理下,她慢慢接受了蒋发权,但就算是这样,在她和蒋发权的第一个孩子蒋珊珊出生后,她还会时不时的闹着要离婚,接着她的第二个、第三个孩子的出生,特别是当她在一次赶集时,打听到陈小军也早已结婚生子,她才在现实面前认了命,死了要离婚的心,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慢慢地忘了陈小军。

其实,蒋发权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又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

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文革接近尾声时,同所有的家庭一样,蒋巨贵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时,资忠国已英年早逝,蒋巨贵夫妇和王振山夫妇也因病先后去世,王芳芳与蒋发权带着五个孩子生活得越来越艰难。

因蒋发权身体的原因,他们家成了村子里,被村民歧视和欺负的对象。生产队早已不再吃集体饭,按劳动力算工分,而蒋发权家,只有他们夫妇俩有劳动能力,五个孩子都是吃闲饭的,每年靠争来的工分分到的粮食远远不够养活一大家人,为了一大家子的人都活下去,要强的王芳芳就是把孩子生在田间,也不愿因在家生孩子而耽误一天工,少拿一分工分,少分一点粮,硬是靠满工、采野菜、拾稻粒,想着办法撑起了这个家,让五个孩子得以成活和成长。在村子里刚有供孩子上学的只有一个带课老师的小学开学时,王芳芳还让早已错过了上学年龄的大女儿蒋珊珊,带着两个适龄上学的弟弟一起去学校上学,她没有像其他家一样,让蒋珊珊这样大的孩子失去上学的机会,去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为家里每天苦半分工分,她宁愿苦了自己也要让孩子入学读书。

此时,桃树乡周边的几个乡镇与桃树乡合并成立了——东山公社。根正苗红的史一丘,成了东山公社的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十七八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