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第6章 (17)栀子干姜汤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6章 (17)栀子干姜汤(1/3)

原文: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患者患有伤寒病,医生采用了峻猛的丸药进行攻下治疗(即强力通便以驱邪外出),但治疗后患者的高热症状并未消退,反而出现了轻微的烦躁症状。这时,应采用栀子干姜汤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剂。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这句话中的几个关键点:

1伤寒:在中医中,伤寒通常指的是外感病邪,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这里的伤寒可能指的是广义的外感热病。

2医以丸药大下之:大下指的是使用峻猛的泻下药,以攻逐体内实邪。丸药通常指制成丸剂的药物,这里可能指的是具有强烈泻下作用的药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伤寒病都适合使用攻下法,这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3身热不去:指患者经过治疗后,高热症状并未消退。这可能是因为攻下不当,导致病邪未除,或者正气受损,邪热内陷等原因。

4微烦者:微烦指的是患者出现轻微的烦躁症状。这可能是因为邪热内扰心神,或者正气不足,心神不宁所致。

5栀子干姜汤主之:栀子干姜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由栀子和干姜两味药组成。栀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干姜则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作用。两药合用,既能清热泻火,又能温中散寒,适用于寒热错杂的证候。在这里,栀子干姜汤可能用于调和患者体内因攻下不当而出现的寒热错杂状态,从而缓解微烦症状。

栀子干姜汤方

原文:栀子十四个(擘)干姜二两

栀子:栀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性寒味苦,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栀子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等症状。这里的“擘”指的是将栀子掰碎,以便于煎煮时有效成分更好地析出。

干姜:干姜是生姜的干燥品,其性热味辛,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肺化饮等功效。干姜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等症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