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先秦诸子百家争鸣,都是在争什么(2/3)
【用孔子的话来描述,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礼崩乐环。】
【那么所谓的礼崩乐坏,崩的是什么礼坏的又是什么乐呢】
【究其本质,是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或者说,是生产力发展导致的社会变革。】
看到这个结论,历朝历代众多古代精英顿时震惊万分。
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的角度来看待持“礼崩乐坏”对他们而言,实在是太新奇了。
“这究竟作何解呢”
这些古人们迫不及待想知道具体的分析。
大明成祖位面。
朱棣心头一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给了极大的思想冲击。
只是略一思索这句话,他便有了很多的启发。
“此话蕴含深意,包含大道理啊!”朱棣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与此同时,其余诸多朝代位面,还有不少皇帝也在认真思考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
越思考,他们越觉得这句话,可以说是微言大义。
【这件事的起因,要从武王伐纣说起。】
【公元前1046年,周推翻商朝,成为了新的天下共主之后,周武王推出了分封制。】
【分封诸侯们在自己的领地里,享有绝对的自治权,领地内的一切事物,都由他们自己说了算,前提是要承认周武王是大哥,有天下共主的地位。】
【但周武王驾崩以后,殷商故地发生了,商纣王之子武庚,伙同周武王的三个兄弟管叔、蔡叔、霍叔造反的事。】
【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监之乱”。】
【平息“三监之乱”的,是周武王的弟弟、孔子的心中偶像、西周真正的精神领袖,史称周公的姬旦。】
【在平叛的过程中,姬旦发现了分封制的一个巨大漏洞。】
大汉武帝位面。
刘彻看到最后这句话,心中轻叹一句。
对分封制的巨大缺陷,他太清楚不过了。
别说先秦时代的分封制了,就算是他们大汉阉割版本的分封制,都在他父皇汉景帝时期,弄出了七王之乱。
分封制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