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礼崩乐坏(1/3)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看着高空巨幕,眼泛思索之色。
他在想这个视频前面部分提到的那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如果用这一理论来分析,那么西周那个时候推行分封制,就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限制。
因为生产力不足,让西周的中央政府,没有足够力量对全国进行直接管理。
所以,只能实行分封制,把管理权下放,减少直接管理的需求。
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旧的分封制无法适应要求,便有了周公姬旦对分封制的优化,也就是后世之人口中的分封制20版本。
再然后,随着生产力的再进一步发展,国家实力得到持续增强,中央政府拥有了直接管理地方的能力。
同时,为了适应加快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要求国家资源必须统一调配,合理规划使用。
这就催生了大一统制度,代替分封制。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禁在心中感慨了一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后世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啊!”
【那么,姬旦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答案是通过“礼”“乐”。】
【所谓的“礼”,就是周礼,是一套成文的阶级制度。】
【所谓的“乐”可以理解成文化上的教养,是用来区别贵族与平民的身份象征。】
【根据《周礼》的制度,诸侯要平民承认他们的特权,那么诸侯首先就需要承认周天子的特权。】
【如果诸侯要造周天子的反,那么平民就可以造诸侯的反。】
【如此一来,周天子的地位就突出了一个“稳”。】
【姬旦通过这套20版本的分封制,为西周带来了200多年的稳定繁荣。】
弹幕评论飞出:
“有一说一,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周公这一套理论,确实有其先进性。”
“以下克上、以忠克反,周公想得还挺周到,确实有一手。”
“周公确实是很有能力的人。”
西周位面之后的诸多朝代位面,众多古代精英点了点头。
对于后世之人对周公的评价,他们心中很是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