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偏远之地的音乐攻坚(1/3)
泰国北部山区的音乐治疗试点项目初见成效,叶凌和团队成员们备受鼓舞,决心将项目推广至周边更多偏远村落。然而,每深入一个新地方,挑战便如影随形,远比想象中棘手。
当他们踏入下一个村庄时,首先面临的是语言障碍。这个村庄较为封闭,村民们大多只会说当地的方言,与外界交流甚少,叶凌团队成员中鲜有人精通这种方言,沟通变得极为困难。每次教学和与家长沟通,都需要通过一位勉强能说几句简单泰语的村民来翻译,信息传递难免出现偏差。
“叶老师,这样下去不行啊,很多教学指令孩子们都理解不了,效果大打折扣。”负责基础音乐教学的小李满脸无奈,向叶凌诉苦。
叶凌紧皱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语言问题确实是个大麻烦,但我们不能被它难住。从明天起,我们团队成员分组,跟着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学习方言,尽快掌握日常教学和沟通所需的词汇与表达。同时,我们在教学中多运用肢体语言、示范动作,尽量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我们的意图。”
与此同时,团队还发现,这里的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系统教育,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孩子连最基本的音符、节拍都难以理解,教学进度缓慢。卡洛斯作为音乐创作与指导的核心成员,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深知,要让音乐治疗在这里扎根,必须找到一种适合这些孩子的教学方法。
“我想我们得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将音乐知识融入其中。”卡洛斯在团队讨论会上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我们可以用村民们日常劳作的节奏,像舂米、砍柴的节奏,来引导孩子们理解节拍;用山林间鸟儿的叫声、溪水的流淌声,让他们感受不同的音符和音色。”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于是,卡洛斯和其他音乐老师一起,带着孩子们走进山林,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用简单的乐器模仿这些声音,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在一次户外教学中,他们来到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边,卡洛斯拿起一根木棍,在溪边的石头上敲击出与溪水流动相似的节奏,孩子们纷纷效仿,用手中的简易乐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节奏旋律,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林间。
然而,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随着项目的推进,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