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兵重生回到校园」

第142章 国际回响与本土深耕的双重变奏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42章 国际回响与本土深耕的双重变奏(2/3)

在马来西亚的首场交流会上,卡洛斯遭遇了尴尬的一幕。当地机构展示的是配备了智能感应设备的音乐治疗室,孩子们戴着vr眼镜沉浸在虚拟音乐场景中,而阿泰他们抱着竹筒鼓站在一旁,显得格外简陋。“这就是你们说的创新模式?”一位西装革履的负责人挑眉,“看起来更像是民俗表演。”

卡洛斯没有辩解,只是示意孩子们坐下。阿泰轻轻敲了敲竹筒鼓,节奏舒缓如雨后溪流。接着,来自泰国的小女孩娜拉用树叶吹出一段民谣,声音清澈如鸟鸣。渐渐地,马来西亚的孩子们被吸引过来,有人好奇地拿起竹筒鼓模仿,有人用手掌拍打桌面应和。当两国孩子即兴合奏起《小星星》时,那位负责人的神情逐渐柔和下来。

“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展现了音乐最本真的力量。”交流会结束后,一位当地音乐治疗师感慨地说,“我们太过追求技术创新,却忘了音乐的本质是连接人心。”卡洛斯趁机掏出老村长送的糯米糕,分给在场的孩子们,甜甜的味道在口中散开,也化开了文化差异的坚冰。

在泰国本土,“音乐种子”计划结出了第一批果实。经过培训的老师们回到各自的村落,用学到的方法开设音乐治疗课。叶凌收到一位老师发来的视频:在一间用茅草搭建的教室里,孩子们围坐成圈,用陶罐、木勺和树叶演奏着自创的曲子,阳光从屋顶的缝隙洒落,照亮了他们脸上的笑容。

“叶老师,有个叫班兰的村子想邀请您去看看。”小李兴奋地汇报,“他们用您教的方法,把传统的农耕号子改编成了节奏训练课,现在全村的孩子都能跟着号子的节奏打拍子了!”叶凌眼眶微热,他突然意识到,音乐治疗早已不是他们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开出了属于自己的花。

当卡洛斯带着国际合作的初步意向回到泰国时,迎接他的是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在曼谷最大的露天广场上,来自不同村落的孩子们同台演出——有敲竹筒鼓的,有弹棕榈叶琴的,还有用脚踩着木梆子打节奏的。舞台背景是一幅巨大的画布,上面画满了孩子们眼中的音乐世界:会唱歌的小鸟、跳舞的溪水、戴着花环的吉他。

“这才是最珍贵的国际语言。”国际音乐治疗协会的代表举起相机,定格下这个瞬间,“不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特种兵重生回到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