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蓝调与象脚鼓的跨洋对话(2/3)
乐节上。阿泰原本被安排在“世界音乐”板块的末尾,时长只有五分钟。他背着竹筒鼓站在后台,看着前面的表演者——日本太鼓与电子乐的激烈碰撞、南美排箫与合成器的缠绵悱恻,突然感到一阵窒息。
“该你了。”工作人员拍拍他的肩。阿泰走上舞台,聚光灯下的竹筒鼓显得格外质朴。他深吸一口气,敲出的却不是熟悉的泰国节奏,而是这段时间偷偷练习的爵士蓝调。鼓点生硬地切割着空气,他听见台下传来窃窃私语,看见教授在侧幕皱起眉头。
突然,一只手按住了他的鼓棒。卡洛斯不知何时出现在舞台上,手里抱着一把弗拉门戈吉他。“还记得我们在清迈古寺的记忆吗?”他冲阿泰眨眨眼,指尖滑出一串灵动的西班牙音阶。阿泰愣住了,下意识地用泰国乡村节奏回应,两种截然不同的旋律竟在碰撞中生出奇妙的和谐。
台下先是寂静,继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一位非洲裔学生跳上舞台,加入了手鼓伴奏;韩国女生用伽倻琴弹出东方韵味的和弦;就连那个曾嘲笑他的金发女生,也用电子琴模拟出雨林的雨声。当阿泰最后一次敲响竹筒鼓,整个舞台仿佛变成了清迈的稻田,不同肤色的手在空气中划出相同的节奏弧线。
“这才是我想看到的即兴!”教授激动地冲上舞台,“不是对某种风格的模仿,而是真实灵魂的对话!”他转向阿泰,眼里闪着光,“能告诉我,你刚才用的节奏型,灵感来自哪里吗?”
“来自稻田,”阿泰的声音有些颤抖,“还有青蛙、风和……家乡的月光。”他掏出手机,向教授展示班兰村的照片,讲述竹筒鼓如何记录四季的声音。教授突然握住他的手:“阿泰,我想邀请你在音乐学院开一场工作坊,让大家听听‘月光的节奏’。”
两周后的工作坊上,阿泰带来了特殊的“教具”——半干的稻田泥土、新鲜的棕榈叶、以及刻着祖先手印的老竹筒鼓。他让学生们赤脚踏上泥土,感受大地的脉动;用棕榈叶吹出鸟鸣,学习自然的音阶;最后,每个人用竹筒鼓敲出自己家乡的节奏,共同编织成一首跨越七大洲的旋律。
“音乐不是方程式,”阿泰站在教室中央,身后的投影播放着班兰村的四季更迭,“它是泥土里长出的稻穗,是指尖流过的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