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纽约展厅的泥土心跳(2/3)
。
“等等,”杰克突然举起手,“这个感应垫的算法……是动态捕捉自然节奏?”叶凌点头,向评审团展示设备如何记录稻田里的风声、雨声、甚至萤火虫振翅的频率。“我们试图证明,科技不是要取代传统,而是让传统拥有更多发声的可能。”他指着阿泰用泥土画的节奏图谱,“这些看似随意的线条,其实是千年农耕文明的密码。”
评审团离开时,杰克若有所思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这时,“未来旋律”展位突然传来惊呼——西蒙的智能吉他原型机不知为何突然失灵,屏幕上的音符乱码般跳动,扬声器里传出断断续续的蛙鸣和稻谷入仓的声响。西蒙脸色煞白,试图重启设备,却见叶凌走上前,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稻田泥土,轻轻按在吉他的传感器上。
奇迹般地,乱码渐渐平息,屏幕上浮现出阿泰在班兰村敲鼓的动态影像,吉他自动弹奏出那段农耕节奏与爵士蓝调的融合旋律。展厅里掌声雷动,杰克笑着鼓掌:“最妙的故障艺术,不是吗?”
当天下午,叶凌团队的展位突然被围得水泄不通。有人想购买竹筒鼓,有人询问感应垫的技术参数,甚至有好莱坞导演提议将“泥土节奏”用于电影配乐。阿泰被一群音乐系学生围住,他们争相用手机拍摄他手上的老茧:“这才是真正的乐器说明书。”
临近闭馆时,西蒙找到叶凌,手里拿着沾满泥土的智能吉他:“我刚接到总部电话,他们想把‘故障’的那段代码保留下来,命名为‘班兰模式’。”他的西装裤腿上还沾着阿泰画的节奏符号,“杰克说我们的展位是今天最有心跳的地方。”
“因为我们带来了泥土的心跳。”叶凌望着展位上渐渐干涸的泥土图谱,想起清晨离开班兰村时,老村长塞给他的锦囊——里面装着一把稻种,“西蒙,你知道为什么泰国农民敲鼓时总爱踩进稻田里吗?”
西蒙摇头。叶凌将稻种撒在感应垫上,轻轻踩下:“因为土地会共鸣。”感应垫瞬间亮起,每粒稻种都投射出自己的光影轨迹,宛如一片微型稻田在展厅里生长。
当晚的颁奖晚宴上,“未来旋律”出人意料地放弃了“最佳创新奖”,而是将奖项颁给了叶凌团队。杰克在致辞中举起一片棕榈叶:“当我们在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