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部里的考察(2/3)
位领导,专家,”郭绍华声音沉稳,带着恰到好处的尊敬,“轧钢厂今日的些许成绩,首先要归功于当年部里高瞻远瞩推动的能源系统改造工程。”
他用翔实的数据,展示了能源改造几年来为工厂节省的巨额成本,提高的生产效率,以及由此带来的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认识到技术革新的重要性。
“正是因为能源改造成本的下降,我们才有了喘息的空间,才有了进行新产品研发的底气和资金。”
他巧妙地将过去的功绩与现在的创新联系起来,将节能增效的“存量改革”与新产品开发的“增量突破”融为一体。
“而农村产品的开发,则是我们基于市场调研,响应国家服务‘三农’号召,利用现有技术和设备潜力,进行的一次市场化尝试。”
他重点突出了“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两个关键词,既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又展现了企业的主动性和活力。
汇报过程中,他逻辑清晰,数据详实,对技术的理解深入浅出,对市场的判断精准到位。
那份从容自信,以及恰到好处的谦逊,将功劳首先归于部里的决策,让考察团的领导和专家们频频点头。
随后,郭绍华示意李怀德。
“下面,请负责销售工作的李怀德副厂长,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农村产品的具体市场反馈和推广情况。”
李怀德显然也做了充足的准备。
他虽然不像郭绍华那样挥洒自如,但胜在对一线情况了如指掌。
他详细介绍了玉米脱粒机、抗锈蚀喷雾器等产品在农村地区的受欢迎程度,引用了农民用户的真实反馈,展示了不断增长的订单数据和拓展中的销售网络。
他的汇报朴实而有力,充满了来自市场一线的鲜活气息。
郭绍华适时地投去一个肯定的眼神,李怀德心中一定,汇报也更加流畅。
汇报结束后,考察团内部进行了短暂的讨论。
带队的副部长代表考察团给出了高度评价:
“同志们,轧钢厂的经验非常宝贵!”
“郭绍华同志领导下的轧钢厂,不仅将能源改造的成果落到了实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勇于创新,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