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文武之冠,赏无可赏(2/3)
至尊之位上,显得有些提不起精神,面前云云琐事,让他心烦意乱,想着自己依旧无动于衷的小老二,原本的不自信变得有些自卑,看着拜服在自己面前的文武诸将,并没有那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便如例行公事一样,带着几分敷衍地说道:“众卿平身吧!”
裴旻看着太极殿内的一众文武大臣,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索性对李琰也不抱希望了,反正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唐王朝的下一代。
封赏继续接下来是王忠嗣。
可就算破格提拔,那又如何?
李琰若有异议,他会根据表格的任命进行修改,然后通过中书省传到裴旻手上。
长安所有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参与平叛安史之乱与阿拉伯会战的将官一个个黎明时分出了家门。
这一年也正式改为广德元年。
不过他人还在路上,由他的部下带领。
随之是郭子仪、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张巡、李泌、颜真卿、仆固怀恩、李嗣业、雷万春、安重璋、南霁云等等一系列的立功文武,他们的功绩一笔一字皆算的一清二楚,无半点遗漏。
尤其是李泌,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居然位居检校兵部侍郎,实在有些儿戏。
这个封赏自不是裴旻厚着脸给自己请的。
所有人都得到应有的嘉奖,自是皆大欢喜。
李泌的提升,是他应得的。
王忠嗣原本就功勋卓著,加上此番大功,直接受封为青海郡王,荣获王爵。
裴旻是表王忠嗣为西征第一功臣,郭子仪是平叛第一功臣,但世人皆知这两个第一,真正的人选是裴旻自己。
足足一百多员将校,太监念得口干舌燥才得以念完。
群臣再拜。
不听,又觉得会打消李琰的积极性。
这一年的三月,注定了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
裴旻对于自己看中的三杰其二,很有自信。
可实际上关中是缺粮,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缺,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他的请功表几乎所有将校包含其中,唯独自己除外。
对于诸多将官的封赏,满朝文武大多都没有异议。
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