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儒家之不幸,天下之大幸(1/4)
儒家原本是一种中庸之学,可以容纳百家,听起来,似乎有些像帝王之学,但却又不是,儒家讲的更多的是做人,是一门修身养性的学问,吸取他人的优点来补足自身,孔子一生都在身体力行,这就是儒家的魂。
法治规范了人的道德下限,而德治却是提高人的道德上限,当然,前提是这法必须合时宜,能够与时俱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终有一天,今日看来于天下有利的善法将会彻底沦为投机者钻营的恶法。
“冠军侯说过很多话,听起来似乎悖逆纲常,但细思之下,却是发人深省,一家独大,没了旁人的监督,自然也就失去了认清自我、纠错之能,久而久之,不但没有往前走,反而倒退了。”郑玄笑道:“老朽钻研儒学一生,至死方知错在何处。”
魂!
“爷爷!”郑小同默默地跪在郑玄身前,失声痛哭起来。
如今郑玄病重,就连神医华佗都无奈摇头的情况下,基本上已经是回天无力了,跪在外面这些人,未必就是郑玄弟子,但对于郑玄这位大儒,却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听闻郑玄病危,自发前来,送郑玄最后一程。
“儒家独尊固然不好,然儒家传承千年,自有其道理,老夫也希望,冠军侯能给儒家一条生路。”郑玄沉声道,这才是他一定要在死前见吕布一面的原因,作为一位一生钻研儒学的学子,他不希望儒家有一天在吕布的打压下彻底淘汰。
郑小同默默地走进房间里,看着闭目躺在床榻之上,遍布皱纹的脸上,脸色却惨白无比,若非胸口微微起伏,几乎已经与死人无异。
“快到了,爷爷,我再去看看。”郑小同握着郑玄的手,声音有些哽咽,正要离开,却见屋子里光线一暗,吕布和陈宫、贾诩等人已经进来了。
“老夫惭愧。”郑玄摇了摇头,看向吕布道:“老夫一生两袖清风,到老却是逃不开人情两字。”
郑玄的卧房外面,一群学子默默地跪在地上,郑玄是儒学院的支柱、栋梁,儒学院能够在推崇法制的长安书院中与法家学院并驾齐驱甚至隐隐盖过对方一头,郑玄这尊大儒绝对居功至伟。
吕布默然,如果没有他的横空出世,这个渐渐形成的怪圈子不但不会被打破,而回不断的膨胀,最终形成一种故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