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协律郎」

第129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29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2/4)

字,若投入到救灾当中,能够极大的缓解朝廷官方的赈灾压力。

尽管灾后物价飙升,像粮价从封禅后的斗米二十钱左右飙升到五六十钱,河南一些受灾严重的地方都已经超过了百钱还要多,十万贯钱也能提供上万人过冬的口粮物资,更不要说张岱还表示仍然可以继续追加。

换言之他这一个救灾计划将会覆盖上万灾民,而且是专向妇孺提供的救灾计划,那就等于是牵涉到近万户民家。

所以救灾人口的统计必须要与地方州县户籍方面有一个沟通的渠道,否则上万户籍的增损与后续的安置处理都将变得极为混乱。

宇文融本业就是人口和土地,自然不会在这方面被糊弄过去。他提出这一点,就是希望能够派遣自己麾下判官来监督这一救灾计划的执行。

说穿了,张岱的救灾计划固然也有利于他所主持的整个赈灾工作,但却是独立在他赈灾系统之外的另一套小程序。

宇文融派人过来监督乃至主导这一计划的推行,也有利于将这一部分救灾计划纳入到整体的赈灾工作当中,更加便于他进行统筹管理。

但问题在哪里呢?

你之前怎么不让我爷爷统筹你的工作?你自己一套使职班子想干啥就干啥,连中书门下都排斥在外,现在为什么要统筹我?

之前宇文融把括田括户当作一个专项任务从朝廷行政体系当中分离出来,作为自己的私人领域进行管辖,继而扩展到整个朝廷财政管理范围,监察与财政全都掌握在手中。

张岱搞的就是把针对妇孺的救济作为一个项目从整体的赈灾工作中分离出来,同样也是为了方便自己单干。如果要完全接受宇文融的领导,他干脆直接捐款不行吗?

他这个计划之所以有意义,就是因为妇孺群体在传统的官方赈灾工作当中属于不能完全兼顾覆盖的群体,所以就算是他把这一部分钱捐出去,这一群体在灾害中的处境也不会有显著的改善。

除非朝廷会针对这十万贯钱的用途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并且设置相关的法度进行监管,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张岱在想了一会儿之后,才又开口说道:“织坊凡所兴造,无论是招工济民,又或织造绢布,皆需以织机为本。可以将诸织坊织机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大唐协律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