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太阳和野草(9/13)
吃军饷的精悍人物。
苏勘背靠廊柱,说道:“在我看来,这就叫国家不幸诗家幸。若是身在太平世道里,陈平安这家伙撑死了也就是个金丹地仙,运道再差些,说不定还在如今还在小镇某座窑口拉坯烧瓷。”
封姨站起身,点点头,“诗家?陈平安在诗词一道的造诣,还是很有名气的。”
老人差点就要呸一声,到底是忍住了。抬头看了看天,老人忍不住感慨一句,“这天公。”
国师崔瀺失踪期间,很多人都觉得大骊王朝将要由盛转衰。不曾想大骊王朝要再次起运了。
御道两边的千步廊,今天参加朝会的官员,要比老百姓起得更早,就连曹耕心都早早候在这边,许多宅子离得远的官员,昨晚就直接在衙门里边打地铺了。否则就今天街道的拥堵程度,别管是坐马车还是走路,还想准时朝会?谁肯给你让道。
所有官员一起等着早朝。老尚书沈沉睡眼惺忪,双手拄着拐杖,“吴侍郎,看兵书吗?”
吴王城哑然失笑,这是什么问题。兵部徐桐也觉谐趣,兵部的一把手,问一位戎马生涯的兵部侍郎看不看兵书?
沈沉继续问道:“那么读史书吗?”
吴王城说道:“看得不多。”
言外之意,其实也不少。
沈沉笑道:“那你找找看,历史上福禄寿齐全的功勋名将,有几个?”
吴王城想了想,“不多。”
沈沉瞥了眼左侍郎徐桐,笑眯眯问道:“你们想不想成为其中之一?”
吴王城轻声感叹道:“做梦都不敢想吧。”
徐桐倒是没说什么。
兵部衙门,老尚书沈沉只拿主意,两位侍郎负责具体事务,徐桐由于管着大骊边军的蛮荒事宜,在京城官场早就有了个“地铺侍郎”的绰号。吴王城近期也陪着他一起打地铺,也是难得的官场画面,两位出身、履历、性格皆大不相同的兵部侍郎,还真就凭此熟络了几分。
徐桐轻声问道:“老尚书,这等盛况的庆典,我们大骊之前有过吗?”
历经三朝的耄耋老人想了想,“还真没有。”
听说崔瀺刚当国师那会儿,好像就没谁会当回事。甚至还有大量言官、清流都劝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