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主要成分(3/5)
血小板聚集(ic=25μ)和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延长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其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当。
-保肝利胆:
菊花内酯可减轻四氯化碳(l)诱导的肝损伤,降低血清alt、ast水平,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抗氧化通路有关。同时,异绿原酸可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红素和胆酸排出量。
-抗炎镇痛:
咖啡酸通过抑制x-2(环氧化酶-2)活性,减少前列腺素e(p)合成,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率达50以上,镇痛作用可持续4~6小时。
3菊花叶(民间药用,现代研究起步)
菊花叶在部分民间方剂中用于外用消肿解毒,现代研究表明其成分与花、茎有差异。
(1)主要成分
-挥发油:
富含侧柏酮(thujone)、a-蒎烯(a-pene),含量较花部高1~2倍(约05~08),具有强烈挥发性气味。
-黄酮醇苷:
山奈酚(kaepferol)及其糖苷(如山奈酚-3-o-葡萄糖苷)为主,含量约10~20。
-膳食纤维与矿物质:
纤维素含量达15~20,并富含钙(ca,约300g\/100g)、镁(g,约80g\/100g)等微量元素。
(2)现代药理作用
-局部抗菌与促愈合:
挥发油中的侧柏酮对皮肤真菌(如石膏样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外用可改善疖肿、湿疹症状。动物实验显示,菊花叶提取物可加速大鼠伤口愈合,缩短结痂时间3~5天。
-抗氧化应激:
山奈酚的抗氧化能力强于维生素e,可抑制ho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氧化损伤,减少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
-调节肠道菌群:
膳食纤维通过促进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增殖,改善肠道微生态,对便秘模型小鼠的排便次数增加率达60。
4菊花根(传统补肾药,现代研究稀缺)
菊花根在《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