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锦衣卫临时工,咋成权臣了」

第218章 遇倭杀倭,直至戚部全部阵亡或倭畜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218章 遇倭杀倭,直至戚部全部阵亡或倭畜(1/6)

数日后,台州城西三十里。

一百马夫牵着两百匹滇马缓缓前行。滇马上的毡布袋鼓鼓囊囊,里面满载着上等苏杭丝绸。

上等丝绸在大明都是硬通货,何况海外?

据说,嘉靖中期以西巴尼亚的某位子爵派遣八艘大帆船前来东方。船队在倭国停靠,购买了四千匹来自大明的走私丝绸。

船队的指挥者很有经验。没有将四千匹丝绸装在一条船上,而是分别装在了八艘大帆船上,每艘船装载五百匹。

在回国途中,他们遭遇了一场大风暴,八艘大帆船有七艘沉没。

按理说,八艘船沉七艘,高价买来的四千匹丝绸只剩下了五百匹达到巴塞罗那港。那位子爵应该赔得亲妈都不认。

然而并没有。

子爵出售了五百匹丝绸。扣除损失七艘大帆船的成本,竟还有两倍的利润。

大明丝绸在欧洲是等同于黄金一般的存在。那些在宫廷中随地大小便的欧洲大小“贵族”,将丝绸视为身份和尊严的象征。

当然,在欧洲同样畅销的,还有大明的茶叶、瓷器等等一切货品。

正是欧洲人对大明商品的强大需求,造就了大明走私商人——倭寇——欧洲远洋船队这一整个商业链条。

但倭寇天生就是活畜生,自古以来都是道德下水道、文明地花板。他们认为抢比买要来钱快。

于是这帮活畜生自永乐年间起就在沿海小规模抢掠,到了嘉靖朝发展为大规模的倭乱。

言归正传。

为首的马夫头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了一群穿着奇怪衣服,手持火铳刀枪弓箭的人。

其中一个为首的好似头上扣着一个锅盖,锅盖上还带着两只牛角,手里还拿着一个大嗦了蜜(军团配扇)。

马夫头一声大喊:“不好!有倭寇!乡亲们快炮啊!”

之前林十三交待过他们,遇见倭寇立马逃跑,不要在意马背上的货物。

倭寇果然是活畜生。手无寸铁的马夫们已经丢下了马和货。即便大明最卑劣的强盗抢掠的目的也只是求财,而非害命。

倭寇却是以杀人为乐。

这股倭寇大约有五百人,为首的头目名叫高藤一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我锦衣卫临时工,咋成权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