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后来(三章合一)(1/11)
明天就是万邦大典的日子了。
一大早崇祯就把秦书淮招进宫里,和他一起听礼部和鸿胪寺官员讲解到时候的大典章程,做最后的定稿。
上到大典的流程、相关仪制,下到相关人员的服饰、着装,全都事无巨细,各环节负责官员都一一禀报。
这么繁琐的事情,崇祯竟然听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他每提一个建议,两部的官员都得出一头汗,因为这意味着前一个月的排练都得更改,而明天就是大典了,这些更改最多只有半天时间让他们去适应。
这也就算了,崇祯还跟他们抠祭天祭文、开典大辞,一个字、一个字地抠,这倒是让秦书淮想起了前世的老板……
他这么一弄,那些老学究可不干了,一个个面红耳赤的,非要引经据典地跟崇祯争论。
能不争么?明天就大典了,现在改这个?
万一到时候出了岔子,先不说崇祯怪罪,就是在场的老百姓都能一人一口唾沫把他们淹死。
根据估计,不算外邦人和朝廷的人,到时候现场光百姓就至少会来十万人。
你甭管这十万人凑一起围观看热闹,有多少能真正地看到大典,总之人百姓就想过来看,你能怎么着?
谁让崇祯之前就定了基调,说这次大典要“与民同庆”的?
所以无论是礼部、鸿胪寺,甚至关系不大的司礼监,从上到下每个人都如履薄冰。
十几万双眼睛盯着哪!哪怕是再小的纰漏也会被放大。
按照目前的舆情,但凡他们到时犯点小错,一顶“丢上国脸面”的大帽子就指定扣下来,到时候他们这些官员干脆就别上街了。
当然,跟他们比起来,还有人压力更大。
十几万人,到时候安全问题怎么负责?
皇上、百官的安全得保障,老百姓的安全也得保障啊!
十几万人哪,密密麻麻地聚在一起,到时候大伙儿要是一激动,谁知道会发生什么?
于是,负责安全的锦衣卫、神机营、五军营、三千营乃至御马监,现在都忙得一个头两个大,深怕出点岔子。
这还不够,秦书淮为了万无一失,把驻扎在附近的武林联军也调了过来。
到时候,光维持现场治安的官兵,就至少得有三五万。
秦书淮手里的东厂,最近也是缇骑四出,光这个月就抓了五百多人,据说都是敌对余孽,想混入京师杀崇祯的。
至于到底是不是余孽,秦书淮这个东厂提督都不确定,就凭李大梁一张嘴说了。
只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想杀崇祯的人的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