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珍贵的黔宝(2/3)
老同学也就罢了,有些从来没见过面,七拐八拐的亲戚也找到自己,于是张峰索性直接关了机。………………晚上,吃过晚饭,张峰就直接钻进了房间,准备分门别类的清理下空间中的大洋。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90),我国的大洋就开始正式由官方铸造。民国初期,始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货币,进行大量铸造。大洋作为清末民国时期的常用货币,种类很多,光是国内的就有二百多种,而根据各种银元存世量的不同,其收藏价值也千差万别,因此张峰准备将昨晚收获的大洋仔细清点一番,将它们分门别类,分开收藏。“嗯,这个是北湖省的光绪元宝”“这个是光绪三年的大清银币”“这个是民国三年的袁大头……”“哟!孙大头的开国纪念币…………唉,可惜是最普通的版本。”张峰仔细看了看,有些遗憾,要知道孙大头的开国纪念币,最贵的在15年的时候卖到了五百万,这几乎就是天价,对张峰这种外行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张峰继续将大洋一一分类,随后找到了不少经典的版本,其中还有一块民国十八年签字版、背帆船的大洋,这块大洋的市场价高达七八万。“天!这个居然是黔宝,光绪十六年的黔宝啊!”张峰激动的两眼放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黔宝,这可是还没流通的黔宝啊,这能值多少钱,据说全世界仅存几块而已,张峰感觉自己真是太幸运了,居然遇到了这样的宝贝。大家都知道晚清时期,滇黔边境经济还十分落后,民间商品交易以盐、布匹为主,运输则人背、马驮,交易用银多为碎银或银锭。因离粤省较近,十九世纪末以来国外银币纷纷流入,因为使用方便,使国内市场收到了很大冲击。于是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时候,两粤总督张之洞奏请朝廷自制银元,获准后在英国定购机器,率先铸造银元,中国机制币从此登场,改变了几千年以来人工铸钱的传统做法。光绪九年也就是1883两,滇黔总督岑毓英为改变滇黔地区经济落后的现状,着手推行便于流通的银币试铸了一种“黔宝“的银币,可惜岑因长期行军作战,疾病缠身于1889年6月病殁于滇黔总督任上,所以推行“黔宝“振兴黔省经济的事,从此没了下文。所以黔宝并没有大规模铸造,留存于世的样品不多,至今仅有几枚现世,有一枚就保存在魔都博物馆内;物以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