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卒」

第一百四十二章 新圣廷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二章 新圣廷(2/4)

七代大掌教遭遇宫变的时候,齐玄素之所以不在玉京,是因为他前往婆娑洲与西洋人的代表进行谈判。

最后的结果是道门爆发宫变,圣廷的下任教宗候选人被刺杀,双方都无暇他顾,不得不各自退让一步,这才达成了协议。

道门从宫变发展成了内战,圣廷的发展方向则逐渐变得奇怪。

道门的变数在于西道门,现在齐玄素和秦权殊的博弈还是围绕着西道门展开,齐玄素想尽办法让西道门顺利出兵,秦权殊则是让齐玄素办不成,双方都默认一个事实,即西道门援军抵达中原后,正面战场的均衡会被打破,道门将彻底占据上风。

圣廷方面的变数当然是蒸汽福音。

谈到蒸汽福音的问题,就不得不提到邪教的问题。

邪教也好,隐秘结社也罢,都不是某个人凭空创建的,更多是对现有教派进行模仿和修改,无论是结构体系,还是教义基础。

由此分出了正教和邪教。

比如说白莲教,其中便有其他教派的痕迹,也包括道门和佛门。

中原三教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就拿道门来说,其实道门在统一思想的工作上很不成功,没有确立根本大经,直到玄圣重建道门,才确立了《道德经》的无上地位。佛门相对较好,中原佛门有《金刚经》,西域佛门有《大日经》,这都是各自的根本大经。不过两者存在分歧,尤其是中原佛门提出棒喝顿悟的说法之后,人人皆佛,等于主动放弃了各种释经权。

所以许多邪教都以道佛两家为根本框架,然后重新填充内容。

儒门在三教中表现最好,尤其是确立理学之后,心学出现之前,深入俗世的方方面面,基本没有以儒门为框架的邪教,就算有,也竞争不过儒门的本体。

不过中原三教都不如圣廷。

在玄圣重建道门之前,三教一直都是藏于幕后,圣廷却是直接下场,国王要由教宗加冕,圣廷的控制力空前强大。由于对异端的担心,圣廷要求神学上的统一,权威得以强化,形成以圣座为中心的组织架构。

所以圣廷治下基本没有成气候的邪教,思想上不允许,裁判所也不是吃干饭的,从异端到异教徒,从恶魔到女巫,圣廷一直秉持了没有困难就创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过河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