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春节档(2/4)
影视圈,深受欧洲新浪潮运动影响,即便是近十年,官方大力推进商业电影发展,但根深蒂固的电影艺术评价标准并未改变。
区别就是冯晓岗刚刚凭借冯氏喜剧冒头那会,电影圈、文化圈从权威到评论界主流都是在批判其电影媚俗,俗得掉渣,有辱华国导演名声,破坏华国的电影艺术传统。
当时对于电影艺术与商业之间的争论在文艺界热度相当高,报刊杂志上批评冯晓岗媚俗的文章汗牛充栋。
那会绝对没有人,包括冯晓岗本人也肯定料想不到,十几年后会有冯晓岗炮轰观众审美低下的一天。
天知道,冯晓岗就是靠“媚俗”起家的啊。
经过了十几年华国电影市产业的发展,文化界艺术与商业的争论没有决出胜利者,但在事实上商业电影获得了完胜。
也再没有人会在一部商业电影大获成功后,批评商业电影是媚俗了。
但顶层的艺术评价体系并没有被撼动,哪怕是在豆瓣给陈景行的电影五星满分评价的资深影迷也仍旧坚守着这套体系。
近几年金鸡和百花奖频繁将大奖颁给陈景行,在很多人看来其实是吃相有些难看的。
就像在陈景行前世位面,《红海行动》和《流浪地球》这样的高分商业电影拿到金鸡奖、百花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差不多,很多人给这两部电影打四星五星不影响他们对这两部电影的获奖感到难以接受。
“金鸡奖没有节操”,“华国电影艺术完蛋了”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
即便是陈景行的影迷也不是没有心虚,哪怕是喜爱科幻电影的影迷也同样有科幻电影和电影艺术确实不搭界的想法。
欧洲三大的获奖影片是什么样的?能想象《源代码》这样的电影获得戛纳和威尼斯奖?
就像难以想象一部超英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一样。
艺术成就高的电影起码要反映社会,反映人性,要有现实批判性吧?你都飞来飞去了,哪来的现实主义呢?
压根就不是现实,怎么批判现实,反映现实?
就算是堪称伟大的科幻电影《星球大战》跟现实有关系吗?
而这种想法在《地心引力》后有了一些改变,电影是视听语言,而《地心引力》在视与听上几乎做到了极致。
这样的电影你说他有没有艺术性?
而《矩阵》上映后,这样的讨论就更多了,甚至很多影迷开始了对科幻电影这一类型的“翻案”。
《矩阵》在表面刺激的视听语言、动作场景下埋藏着非常具有探讨性的哲学议题。
甚至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