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五百六十五章 春耕规划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两千五百六十五章 春耕规划(2/3)

内少数民族制度也不一样。

凉山州的奴隶制度没有那么发达,发展也没有那么充分,是一种从原始公社末期保留了一个比较长的尾巴后刚进入奴隶制的特殊社会形态,给它定名为“氏族奴隶制”是非常恰当的。

只可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种调查被中断了,等到大家重新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后,凉山州的社会形态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只能从这些以前的学者留下的资料里寻找当时的一些痕迹了。

人文社科都是相通的,这种形态其实完全可能就是春秋前除了殷商这样大型政权之外,华夏大地上很多部族的现实情况,可以非常具象化的代入。

能有机会看看这样的书籍,周至当然是非常乐意的。

回到村里,周至便开始变得繁忙了起来。

真正的实现了“用水自由”以后,联和乡曾经因为缺水而中断的农业发展可以重新起步了。

虽然联和乡将来会主要发展果木业,但是基本粮食还是要解决的。

有了水源后,如何规划整个乡的农业,发挥土地的最大优势,就成了急需当地干部解决的问题。

好在乡里和农科院的关系非同一般,农业专家们对于这种山乡的发展早都有了一大堆实践过的成熟方案。

最后定出来的规划还是土豆、玉米、豆类、牧草的套作轮作方案,既照顾了当地的种植习惯,又照顾了当地的肥力蓄养,还为将来果林的发展留足空间。

这就要将整个乡的土地集约起来进行规划发展,今年你家种土豆,明年就得种玉米,另外种牧草的人家自家不见得会养牛羊,中间还涉及到一个买卖的问题。

以周至这一年多在乡里树立起来啊的威望,这些都不算是什么难题,最难的还是要教会乡亲们使用新的农技设备,新的种植方法,还有就是专家们交代的一些春耕细节。

比如农用地膜的使用,现在的地膜分了两种,一种是透明的,一种是一面黑色,一面银色反光的新型地膜。

在周至暗示下,刘奶奶发明的这种全新的反光型地膜,对于提升地温具有非凡的作用,尤其是在凉山州这种日光强烈的地方,黑色的一面白天吸收大量日光提供地温,晚上又被镜面将释放的地热反射回去,起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重生之乘风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