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恐怖屋」

第168章 三号房的病人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68章 三号房的病人(3/4)

到这一治疗就是三年时间,女人的孩子在精神病院里长大,在这个满是疯子的病院里,学会了说话和走路。

零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人一生中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期,也是形成对事物基本认知的关键时期。

女人的孩子就是在这个扭曲病态的环境中,经历了最重要的三年。

预付的钱早已花完,医生护士现在算是义务照顾他们,一天、两天还好说,时间久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连带着看那个小孩的目光也变得复杂。

发疯的母亲住在病房里,孩子这三年间做过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被医生护士抱起,顺着三号病室门上的窗户,隔着门板看看里面的女人。

时间久了,在孩子学会走路之后,他有时候也会自己跑到三号病房外面,看着是他身高好几倍的病房门。

一天天过去,同龄的孩子有家人陪伴,世界是充满色彩的。

这个孩子眼中的世界却有些变形,冰冷的白色调占据了大多数记忆,渐渐的他出现了一些异于普通孩子的行为。

陈歌不知不觉就翻到了最后,白纸上的内容就像是院长的私人日记一样:“这个孩子比我小时候的经历还要可怕。”

他本以为自己小时候玩人头模型、拆塑料骨头已经够过分了,没想到竟然有比自己更凄惨的。

放下白纸,陈歌看向那几封未寄出的信件。

信封上没有贴邮票、没有署名,看起来泛黄破旧,应该是很多年前就写好的,一直没有寄出去。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陈歌将几封信一一打开。

第一封信写在二十年前,那时候女人的孩子才两岁。

“陈医生,我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聪明的孩子,真不敢想象,他竟然什么东西都学的那么快。”

“出生在一个被正常世界忽视的地方,生活在一个病态的环境里,我是不是应该把他送走?”

“这孩子长大后绝对是个天才,但是他现在的种种表现让我觉得很不安。”

“他自从学会说话后,就像他的母亲一样,总是喜欢自言自语。不,那种感觉更像是他在和某种我们看不见的东西沟通。”

“医生和值班护士都很忙,除了我没人教过他说话,可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我有一座恐怖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