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唐当皇帝」

第127章 吐蕃内相急归国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27章 吐蕃内相急归国(2/3)

裴温又发现长安城骤然出现不少胡商,便暗中以醉仙酿的生意与其中一位胡商搭上线。一番套话后,他得知一惊人的消息:吐蕃暗中献粮。

怪不得李宁在扬州时听王锷说京城灾情相对稳定,原来不止陈许节度使刘昌裔献粮。

陈许军仅筹献五万石粮食便被赐号忠武军,怕是有掩人耳目之嫌。朝廷与吐蕃私下达成的交易,绝对不简单。

李宁认为,吐蕃不趁着京畿大旱,暗中发兵,大举来攻,以雪前耻,已是万幸。但吐蕃既献粮又报丧,肯定有所图谋。

于是,李宁劝慰吕温道:“如今吐蕃臣服,赞普新丧,奉旨宣抚,非是战争谈判,想来并无危险。吊祭归来,得幸于天,定然前途无限。”

吕温一听这话,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淡然回道:“圣上确实颇为重视此次出使,特派秘书监张大人为主使,只是属意判官原非是我。”

张荐表字孝举,深州陆泽人,小说家张鷟之孙。他敏锐善辩,曾护送咸安公主和亲回纥,后又出任回纥吊祭使,是位外交人才。

张荐还精通文史,执掌秘书监,是位博学大儒。唐朝的秘书监负责国家藏书与编校工作,兼修史书,尤为清贵,是天下文人表率。他常年任职于此,可见其能。

李宁听吕温言下之意,似乎他不是皇帝李适首选之人。于是他问道:“莫非其中另有隐情。”

吕温慢慢回到:“圣上本来属意窦拾遗,奈何窦拾遗固辞不受,这才落于我身。”

李宁知道窦群这人,他还用窦群布衣而仕的事迹劝谏过孟郊,成功把孟郊拐走。(详见第098章:陆鸿渐煮茶听书)

说来也巧,窦常和吕温同时在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前为五月后为八月)被举荐,都是担任左拾遗一职。

而且两人都是书香门第,更巧的是两人都以兄友弟恭、家学渊源闻名于世。河中四吕:吕温、吕恭、吕俭、吕让,具有才名。关中五窦: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皆工词章。

五窦之父窦叔向,擅长写五言诗,名冠当时。他少时和常衮为同窗挚友,因常衮拜相荣升左拾遗、内供奉,也因常衮罢相外放溧水县令,卒于江南。

窦群在常州毗陵为父母守墓多年,节操出众,且精研《春秋》,著书立说。所以常州刺史韦夏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我在中唐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