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天骄航空的新项目(5/7)
再接再厉,搞出来了性能更加先进的瑞达,从瑞达500到瑞达1000,不同推力,不同大小,应有尽有。
“这个瑞达900还采用了独特的高压和中压转子反转的设计方案,噪音更低,油耗也很不错。”扎莫塔耶娃介绍:“我们接着来说通用电气公司的发动机。”
秦涛做出很认真听的样子来,实际上,他对这些也不是很懂,他只是记得,国内商飞第一款自用的发动机是cj1000,推力是12吨左右,所以,他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等到扎莫塔耶娃滔滔不绝地说完,秦涛开口:“既然推力都是可调的,我们是不是先从最容易的起步,比如说造个推力12吨的发动机出来,这样可以满足起飞重量80吨左右的支线客机,先满足我们国内市场的需求,然后再研制更大型的干线客机。”
一般来说,发动机推力得是飞机最大起飞重量的四分之一,起飞重量80吨左右,那推力至少二十吨,两台推力12吨的发动机是绰绰有余的。
后世的c919,最大起飞重量才725吨,用的也是这种级别的发动机。
听到秦涛的安排,扎莫塔耶娃皱了皱眉头:“这也太小了吧?咱们的d18t的推力23吨,一台就相当于这个两台。”
“油耗呢?噪音呢?寿命呢?”秦涛发出了灵魂三问。
扎莫塔耶娃不说话了。
“咱们第一次按照国际标准来研制民航客机的发动机,是一条很艰难的道路,我们得小心谨慎,不能走弯路。”秦涛说道:“大型的干线客机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目前如果要造客机,肯定是从支线客机起步,有这种动力就足够了,但是必须要满足现代以至于今后的需要,相信我,如果这种发动机研制成功了,国内至少有上千台的需求。”
对航空发动机来说,有一百台就足够承担研发成本了,有上千台那利润会相当大,c919后世订单上千架不是说着玩的,国内市场很大,到时候仅仅满足国内需求,也得两千台以上。
有了这个经验再造大的。
“至于技术路线,肯定是三转子,其他的我也不懂,总之交给相应的团队,先搞一个市场调研和研发预估,不要着急,慢慢来。”
天骄航空毕竟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