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

第134章 第 134 章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134章 第 134 章(2/7)

南方的前朝遗民必须得解决,昆山顾氏出了个顾炎武,可以说是遗民里的精神领袖,只要顾氏和朝廷交好,江南那些世家大族紧跟着就会转变政策。

曹玺知道曹寅生母的身份后就和昆山顾氏取得了联系,这些年没有告诉曹寅真相也是为他好,嫡子和庶子天差地别,小辈们在外交际,庶子总归要低人一头。

他能给儿子娶个昆山顾氏的姑娘不是因为他有多大本事,而是那边看在儿子亲娘的面子上顺水推舟才有了这门婚事。

南边的藩王不成气候,等吴三桂和尚可喜老死,三藩就彻底成了过去。

前朝没了光复的可能,世家大族还要继续保持他们的高门地位,让他们主动向朝廷服软显然过于为难那些死要面子的家伙,曹寅这个台阶对他们来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儿,正好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老一辈的遗民心怀大明,像顾炎武那样的人,不管朝廷给他多少好处他都不可能弯腰低头。但是昆山顾氏不只他一个人,大家族枝繁叶茂,他一个人挺直腰杆却断送了全族的仕途,这种事情比要了他的命更难以接受。

和顾炎武处境相同的还有不少人,他们自己可以不仕清,但是他们不能要求全族儿郎和他们一起为了已经灭亡的大明而放弃前途。

可他们这些长辈态度明确不肯出仕,天下人提起他们的时候会说那是谁家的谁,而不单单是一个人,长辈风骨傲然宁死不屈,晚辈又怎么好意思屈服于朝廷许诺的高官厚禄?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他们要名声就得放弃仕途,想要仕途就不能不顾忌名声。

如果从来没有打着前朝遗民的旗号来抬高家族声望,家中小辈自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已经吃上了忠心大明的好处,再让他们转过来给满人的朝廷干活,天下人的口诛笔伐就会让他们的名声彻底臭了。

以前南方反清复明的势力强大,还有被封为藩王的汉人,他们能期待着有朝一日把满人赶出中原,现在朝廷已经在京城立住了脚,等着他们的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臣服朝廷,朝廷可以让他们和以前一样风光。

一条是继续遗世独立,这么一来,他们家族中的小辈还有学生朋友之类的全都仕途无望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