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农村老实人(1/4)
我的师父,我的大师兄,我的父母其实是农村社会中无比老实的人,老实的甚至木讷,木讷的甚至可怕。但是不管多么的与世无争,他们大多数是仁慈善良的人。
“仁慈善良”是大多数“老实人”特点,这是一种无比高贵的品质。仁慈善良和与人为善是一种和谐的处世态度,是对他人的一种无形的相助,是一种博大的宽广情怀。与人为善者心胸豁达,宽宏大量,仁慈宽厚,谦虚忍让,为此,他们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和真情。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同感其苦,怜悯众生,这就是善念。善念是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我们把慈悲、善念、爱心传递给他人,再让他人去感染更多的人,这个世界才会变得越来越好,仅仅把美好停驻在自己的心里头,那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有行动,这样才能真实地改变自己,改变这个环境,甚至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美好。
但是老实人的仁慈善良常被他人所误解。因为仁厚善良,部分个体甚至成为诟病因而被攻伐,实乃人生之大哀。所以社会的教育,法制的完善更应成为拥有良好品德的社会成员外围的发展环境,这样促使“老实人”奋发向上,建功立业,促使优秀的品德成为社会的底蕴。
老实人也很倔强。倔强通常表现为强硬执拗,不屈于人。比如汉桓宽《盐铁论·论功》:“﹝尉佗﹞倔强倨敖,自称老夫。“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是时刘元佐在大梁,倔强难制。”《红楼梦》第九九回:“薛蟠因伊倔强,将酒照脸泼去。”这些倔强主要就是表现为“性格刚强不屈,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轻易为外力所改变。”
几千年来的农耕社会传承不仅仅是农业还有思想。倔强和隐忍也一直附着在“老实人”的日常行为举止中。今天的隐忍说明这个人很有涵养,凡事都能顾全大局;倔强说明他有时也会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农村的“老实人”自身性格秉性致与外界环境格格不入,所谓“如鱼得水,能说会道”绝对无缘于老实人。但是老实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在外界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只有暗里保持内心的执着,始终坚持着内心的春天。与人交往并不轻易说话表态,偶尔表达也成为嘲弄的把柄,多重致因,使得老实人养成了隐忍倔强的性格和内在的精神表达。这种深厚的基础是一种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