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者」

第6章 农村老实人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6章 农村老实人(2/4)

历史变迁遗留和社会精神文化的积淀。

老实人真的很吃苦耐劳。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农村“老实人”占了绝大多数,基本上有见识的老实人都知道必须埋头苦干,内心的煎熬迫切需要改变现状,但是无从下手。只能从种庄稼开始,认真的除草,喷农药,早出晚归的干活。这是唯一缓解精神压力的途径。一位薛姓大爷今年89岁,至今仍然要吃两碗白米饭,年轻时候在船上挑泥土,这一挑就是40年,终于帮孩子盖成6间瓦房,帮两个男孩成家立业。没有一种埋头苦干的精神,任何人都难以这样持续。

埋头苦干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支柱。“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老实人无论在深山还是闹市,始终一片冷清,倘若接近一些,便可能遭致一种外在的嘲笑或冷漠,则更加沉默。外界的环境,家庭的压力,使得老实人只有专一的投入到具体的劳作中,虽然疲劳却也是缓解。这样一种状态铸就了一种倔强的埋头苦干。现代人并不缺乏埋头苦干的精神,比如996的工作方式,比如程序员的通宵达旦,与青春比肩赛跑,又比如“白加黑,5+2”这些都很好的诠释了埋头苦干的现代内涵。而“老实人”的这种实干家的精神除了埋头苦干,还笼罩着一种外界的冷漠和内心的抗争,更加呈现一种悲情的社会群体。

老实人也有相当的热情和执着。人生总有目标,目标的实现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现实社会是成就一件事情,难得各方面条件面面俱到,如果等到条件都具备了,这件事情最好达成的时机可能已经失去。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经说,一件事有了30的把握就要着手去行动,因为在行动中,一些条件发生改变。越努力越幸运意义恐怕就在于此。所有怀有明确的目标者,胸中犹如一团火,紧盯目标热血沸腾。

当然,农村的“老实人”无比的低调和内敛,也必须低调和内敛,因为缺少成功的条件和环境,条件不足和环境不利,让明日之光这盏明灯在浓烈的雾霾中若隐若现,甚至有熄灭的危险。然而倔强的老实人对前途的向往并不迷惘,相反还十分的清晰。他们总是想着这一季庄稼怎么种,安排什么品种。这一季棉花产量高,要跑几个地方卖一个高的价格,哪怕长途运输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高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