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三祖传奇」

第24章 嫘祖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第24章 嫘祖(1/4)

左史仓颉给轩辕带来了一个让他惊喜的消息。

“西陵氏用一种虫子吐的丝,编织成衣,很漂亮。首领请看——”仓颉将丝衣呈给轩辕。

轩辕接过丝衣,轻轻摩挲着,轻薄、柔软,凉凉的,非常舒服。

“你怎么知道的呢?”轩辕好奇地问。西陵氏原是共工西逃到黑水的后人,远居西陲岷山,后来,归顺了神农。炎帝国逐步走上下坡路,西陵氏与中原王朝的联系日渐疏离。炎帝传到榆罔这一代,如强弩之末,朝政荒废、各部落和氏族与帝国越来越离心离德,榆冈几乎忘了还有西陵氏这样的联盟成员。

“他们派人来请我为这个吐丝的虫子造个字,取个名。”

仓颉原本是一个守仓库的小官员。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上古时期的仓库构造样式和粮食的收藏方式,谷穗都是一排排挂在横梁上。

仓颉每天就是负责对这些粮食进行翻晒和整理,并防止鸟雀、家禽、野兽偷食和糟踏。日复一日,这工作就会很枯燥。

仓颉却从中找到了乐趣。他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他发现一排排摆放的谷穗会呈现出各种有趣的图案,地上禽、兽留下的凌乱的足迹,也让他的想象天马行空。

他开始把这些图案用线条勾画出一个个不同的符号来,然用这些符号来取代原来的结绳记事。他把这些符号叫做“字”。

和仓颉一同守仓库的另一个人叫沮诵,他也很感兴趣,于是两人每天除了仓库的日常事务之外,就是造字。

他们造字有六种方法。

第一种是象形。就是照着事物的样子把它画出来,这是仓颉最开始用的方法,比如日、月这样的字。

第二种是指事,就是用符号或者在图形上加上特定的符号来表示字的意义,比如上、下,就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

第三种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形旁表示字的意思,声旁则表示字的发音。江、河就是这样的字,只是后来发音有了变化。

第四种叫会意。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这个字的意思。比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

第五种叫转注,当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中华三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