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番外·日常(3/5)
不提,朝臣们终于到了能发挥作用的时候了,七嘴八舌的讨论起利用分配土地吸引流民入籍的方法来。
将众人的意见归纳一下,无非是从减赋入手,依靠入籍时给予的优惠待遇来吸引流民。
短期来看确实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恐怕长期下去,仍然会同之前的每一个封建王朝一样,基本土地制度没有变化,民间还会继续走上土地兼并的老路。
其实面对皇太极的问题,平安有一个从后世得来的解法。
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为了解决丁税与田赋冗余问题,缓解土地兼并导致的各阶层矛盾尖锐问题,索性直接废除了人头税,把丁税均摊入田赋之中,征收统一地丁银,相当于是放宽了对户籍的限制。
而他们现在或许可以借鉴,直接跨过赋税制度改革的那一步,让隐蔽人口再无意义,也就可以厘清户籍了。
不过同样的,若是进行了这样的制度改革,农民不再被束缚在土地上,也会对农业为本的国策产生一定的冲击。
“儿臣以为,继续借鉴关外现行的模式或许可行。”
平安加入纳谏的人群,
“田税以亩产为比例征收,不以人头为准,而以土壤面积和产量多少划定,富余的生产力还可以流入工厂,成为我们的工人。”
“力役折为银钱征收,专门雇佣壮年劳力来兴建各种社会工程,折银征收的力役则足矣支付他们的工钱。”
动摇农业相当于动摇国本,宁完我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
“此法不行,如此一来百姓离开土地,何人再来从事生产呢?”
入关之前毕竟还只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随便平安怎么折腾,可入关之后面对广阔中原,前朝留下来的规矩恐怕不便更改。
不会有人永远种地,但永远会有人种地,大量的农民离开土地成为工厂的劳力,土地连绵阡陌,未必不是他们发展新型农业的时机。
平安微笑着拱手,
“先生放心,短时间内我们不会走到这一步,长期下来又未必不是新的机遇。”
他没办法预测世界日后的发展方向,但单一的农业国是绝对不可能面对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的冲击的。
大洋彼岸的工业革命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