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先知彼(下)(2/4)
百姓也不在乎青盐比海盐更好看、更好吃,反正都是一个味儿,咸了就成呗。
道理大家都明白,可就是做不到。至于说从大理、吐蕃通过贸易换来的马匹,对作战并没有实质性帮助。那些马只适合山地驮运,却不善于在平原地区冲刺和长途奔跑,且个头也过于矮小了。
结果不用禁止走私,走私犯们干脆全改行了。继续从西夏贩盐到宋国无利可图,往内地贩运的话……有几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无妨,即便没有马匹,我依旧有办法提高禁军的战力。存中如有时间不妨去我府上一叙,有些器具正需要存中来帮着参详参详。”
在沈括看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锻造技术,到了洪涛眼里就是小儿科。瘊子甲的甲片之所以轻薄且硬度高,无非就是冷锻呗。说白了还是铁片,比碳钢的性能还要差一大截。
说白了这种剑就是一种钢,但含碳量很难准确把握,所以制造起来成功率也低。就算其再锋利对战局也无关痛痒,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就算西夏军队中的军官也不是人人都能佩戴此种宝剑,象征意义更大。
瘊子甲比较难用语言形容明白,沈括只是说这种甲片上有突起,就像是长了一身瘊子,故此得名。
“西夏禁止用良马互榷,即便是换取经书也多为去势之马,每次数量不过几十匹。”
但洪涛关注的并不仅仅是军队和武器,再厉害的西夏军队也是由人组成的,是人就得吃饭、生产、生活。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撑,又不能速战速决,结局就只有一个字,死!
也就是西夏国力撑不起再多的装备,边上又有一个辽国虎视眈眈,否则宋军可能连防御都够呛能防住。这已经不是谁指挥能力强弱的问题,而是全方位的被压制。
宋朝实行盐榷制度,所以盐价比较高,一旦西夏的低价青盐入境势必会影响宋朝的榷盐销路,一举两得。
“西夏产良驹、橐驼、牦牛、羊、青盐、麝脐、皮毛,种麦、黍、荞、稞、秫、粳、麻、萝卜、蔓菁、蕖菜。以平夏地区水草最为丰腴,其余各地莫不贫瘠,戈壁大漠甚多。然其扼守东西通路,也多从西域各国贩来货物,珊瑚、乳香、白氎、玉、硇砂、檀香、玛瑙、琉璃都有之。互榷以青盐数量为最,麝脐、皮毛、橐驼、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