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四章 高度(3/5)
心。也许之前没有,但现在燕国伐魏之时,燕国精锐尽出,国内空虚。东府军全力进攻,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攻到燕国要害之地,甚至攻克燕国新都中山的。东府军具备这样的实力。这一点所有人都不怀疑。
但紧接着,李徽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徐州是否做好了管理大片国土的准备和手段。特别是关中这片巨大的土地,面积比目前徐州和青州四郡的面积还大,人口多两倍。且五胡杂居,杂胡部落遍布。
占领一片土地或许是最容易的,但管理这片土地以及守护好这片土地却是个超级难题。慕容垂之所以能够迅速在关东复国,那是因为有基础。这里本就是燕国的故土,具有统治的基础和惯性。即便如此,慕容垂也经历了漫长的平叛的过程,也颇不轻松。
如果徐州占领关中,要面临的是如何迅速统治这里,稳定局势的难题。而这件事,可不是嘴巴说说便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武力镇压和安抚并重。需要各种手段和人力以及各种政策的配合。统治一片土地,那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否则即便表面占领了关东,那也是四处起火,疲于奔命,最后反而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这个问题,对于徐州的官员们而言是最为核心的问题。只有他们知道,要想让统治的土地长治久安并且开发繁荣要付出怎样的精力。别的不说,光是可用的官员的培养,便是个极为棘手的问题。说实话,徐州和青州四郡到目前为止都缺少大量的官员小吏,人才的培养是个极为漫长的过程。又不能随随便便的任命人选,否则危害更大。
从这个角度而言,就算军队能够攻下关东,后续管理的官员和人力也无法到位。行政职能都不能保证,自然会一片混乱。所以,就算有进攻的想法,也要做好大规模的人才准备和其他方面的大量准备才成。
至于有些人提出的只是为了解气而攻灭燕国,并不想占领关东的土地的说法,那是可笑之极的。大举进攻的目的只是为了报复燕国之前的进攻,最后却拱手送人,什么都不占,那是极为可笑幼稚的做法。
李徽提出的第三个问题便是之前提出的问题。便是燕国的存在对徐州而言是利是弊的问题。
一旦出兵进攻燕国,南北夹击的情形下,燕国恐要覆灭。但失去了燕国的缓冲,己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