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四章 高度(4/5)
势力将正式和北方其他各方势力接壤,外部环境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之前燕国完全挡住了北方势力的东进南下,徐州和燕国的关系没有完全破裂之前,其实是相对安全和稳定的。
也正因如此,在北方大乱之时,徐州没有受到波及。在最为关键的混乱时期,徐州反倒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着,在关键的几年时间里迅速的发展。此消彼长之下,徐州的实力能够迅速的崛起,也是得益于此。
但一旦攻灭燕国,则不得不准备好面对各方势力的侵袭。姚秦、魏国,这些都是全新的要打交道的对象。他们是否愿意和平共处?还是说,徐州将要面临全面开战的局面?这都是未知之数。
而燕国虽然和徐州有了丰龊,不久前的那次进攻也打破了双方脆弱的和平。目前的协议更加的脆弱,双方都对对方抱有怀疑的态度。但燕国终究是一个熟悉的对手,一个可以坐下来交谈的对象。双方在分歧之外,还有一些可以维系的东西在。有些事,还是可以管控和掌握的。
在这种情形下,燕国的存续对于徐州的外部环境而言便显得极为重要,需要慎重考虑的了。
战略层面上的东西往往决定大局的成败,因为一些小利而丧失有利的战略地位,那是短视的行为。局势的演进到了今天,已经不能不从大战略上考虑问题了。
对于这个问题,李徽提出之后,如醍醐灌顶一般的惊醒了许多人。他们钦佩于李徽的高瞻远瞩,对大局的审视和剖析。这往往是他们看不到的东西。若看着眼前的利益,不考虑治理的难度和成本,假设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克服的,似乎乘机进攻燕国是最好的抉择。但一旦上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那么便值得商榷了。
更何况,除了这三个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战略层面的问题需要考虑。
大晋内部的纷争还没结束。桓玄和司马道子正在积蓄力量,双方的大战一触即发。对徐州而言,很快便要面临南方的压力。徐州的战略支点便是立足于大晋一隅的身份,和朝廷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关系。大晋内部的安定与否,对徐州影响巨大。如果大晋内部的纷争一直存在,大战即将开始。那么徐州需要关注的重点和优先的方向肯定不是北方,而是大晋内部。
因为徐州名义上是大晋属地,李徽也从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