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5 章 宣朝后续发展3(4/10)
明盛帝高兴了,顾璋也高兴了。
那被转移了笑容的是谁呢?
当然是诸位皇子了!
大臣们还是做原来那些事,可皇子们却接下了原本明盛帝的任务。
最初是喜悦的,得了权利谁不高兴?
但是慢慢就高兴不起来了,甚至感觉亚历山大。
管理一个如此高速发展的庞大国家,是极为劳心劳力的。
犹如掌控着方向盘,驾驶一辆加满了油的庞大车辆,油门还踩到底,以难以想像的速度在未知的道路上狂飙。
心态、技术、经验、判断力,反应能力……但凡有一项稍微差一点,根本驾驭不了这辆车,只会让事情往无法想象的方向发展,只能眼睁睁看着,完全无力解决。
顾璋虽然嘴上说明盛帝是个渣爹,但言传身教,身教永远比言传有效一百倍,有明盛帝这个榜样在,皇子们其实都并不差。
原本不少皇子都对皇位有觊觎之心,觉得自己不比兄弟们差,也有资格坐皇位。
但忽然从干一件件具体的政事,变成接过当皇帝的某项具体事宜,简直感觉要被压垮!
坐上这个位置责任太大了,担子太重了,每天要累死!
没上之前:我也能行!
上手之后:太难了,太苦了,我不行!
而且即使坐上皇位,想要超越父皇的成就,简直难如登天。
原本暗潮汹涌、暗中你争我抢的局势,竟然一年年平息下来,每年都有皇子主动退出竞争。
起初退出人少,也很慢,很多皇子想要扛一扛,说不定就能适应了呢?
但随着不断有人认清自己可能真不是当皇帝的料,从皇位竞争中退出,原本n个人分摊的事情,一下就变成n-1个人分摊,难度陡然增加。
这显然是个恶性循环,在与日俱增的压力下,在退出皇子逍遥生活的吸引下,退出的速度竟一年比一年快。
也许是有顾璋这个几乎被大宣神话的成功人士在前面做榜样,大宣氛围并不紧张。
父母并不要求孩子学理就一定要考上天工学校,反正学了理科,在这个满是机会的国度中,总能找到不错的工作。
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