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讨论问题(4/6)
林笙身后的张凡使了个眼色,让他把座位让给蒋蔺,张凡的父亲是蒋蔺家公司的员工,他既看不上蒋蔺这帮人,但是平时难免会流露出讨好之意,自己只是让了一个座位而已,可是自家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
蒋蔺首先败下阵来,他看着林笙身后空下的位置,在心里告诉(安慰)自己一句:小爷长得那么帅,坐在她身后也有机会。
终于一切安定下来,班主任张老师也回来了,他对大家说道:“座位先就这么安排,有什么疑问的待会到办公室和我说,现在我们开始上课,我们接着上学期的讲,这学期讲到《孔雀东南飞》,我念一遍,大家注意一下文章的读音和断句。”
林笙早就背下来了,但是语文这门学科注重的是理解和体会,理解自然是简单的,但是要体会到书里人物的情感,就要花费很多心思了,林笙的理科不错,但是对于语文课也从来没有松懈过,说真的,真正的高手,比的就是语文。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母所遣,自誓不嫁。。。。。。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张老师不愧是从长京大学文学系毕业的,这一篇文章读的,真是抑扬顿挫,有情有味,话说林笙对语文有兴趣还是少不了张老师的教导,他的教学方式和其他老师稍许不同,赵老师更愿意学生去通体感受文章,而不是逐字逐句地掰碎了喂给大家,他的课上,很少提问,但是如果你有想法,可以举手诉说。
其实林笙最敬佩的是张老师的那一手板书,看起来真是无比的赏心悦目。
“现在大家先念一遍,然后我们把重点词语和语句划上重点,这篇文章不在高考范围之内,所以背不下来也没有关系,我们重点讨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张老师一边打开PPT,一边把重点语句抄下来,也是让大家记得更清楚。
“现在我分几段句子,大家前后左右讨论一下,关乎这一段话,你们想到了什么,说出来让你的同学听一下,这篇文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有很强的借鉴性,不只是在学习中,也反映在生活里,它有什么是你认同的,有什么是你绝对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