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540章 公司元年!!!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540章 公司元年!!!(3/8)

自此,企业逐渐获得了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管权。

比如,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人事任免、内部管理、奖金分配、利润安排等。

在后世看来微不足道、习以为常,但在改开初,却如同打开市场之门的金钥匙。

刘家庄的企业早在前两年就已经着手研究企业改革的可行性方案了。

84年,也被称为现代公司元年,这一年,很多人把“铁饭碗”扔到了一边,“下海”创业。

后来统计,这一年个体工商户达到590万户,比上年增长126;从业人数达到746万人,比上年增加1334。

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引领了消费水平的提升。

这一年之前该指标长期维持10左右,到今年增长达194,一年后增长311。

由此,一批后世的明星企业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

这批“带头人”中,包括后来赫赫有名的企业家柳川字、王实、张睿民、李栋升、李靖微、刘荣郝、南村辉、郑袁中、马盛立……

不言而喻,这一年是骚动而热烈的一年。

在刘之野的倡导下,刘家庄的各大集团纷纷施行股份制改革,并接连创立了“刘家庄资本”“刘氏资本”“京西投资”等投资集团公司。

这些投资集团刚一成立,便跻身国内顶尖金融集团之列。

集团成立后,它们将目光投向国内新创办的企业,展开投资扶持行动。

其中投资的重点就是高科技领,比如投资中g村,联想、同方、紫光、海尔、海信这些公司。

这一年,已经40岁的柳川字发现自己一事无成,只是从工程师“提拔”成了人事处的副处级干部,更让人忧心的是,整个单位的发展也前途茫茫。

眼看经费江河日下,实在憋不住的计算所所长老曾去找上级,领导却说:“钱已经放在客户的口袋里了,有本事就去拿吧。”

这年头的中关村,京海、科海、四通这些脱胎于中科院的公司,都办得风风火火。

于是,计算所转身打了成立公司的报告。

老曾找来一直郁郁不得志、又憋着一股劲的柳川字,给他交了个底:“不如我们埋伏下一支奇兵,不行我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