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第496章 知青们的出路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第496章 知青们的出路(3/4)

邀请,一支十多个法学教授和学生组成的团队来到了h县。

张宏城如今是县z兼任县诿副书纪,已经实际全面主持工作。

他在会上强行推进了一项培训工作。

从五月到六月底,全县组织公安、法务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重新培训,尤其是县两院的工作人员。

当年能进这个系统的人基本只看出身,缺乏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比比皆是。

所有人都必须进培训班回炉深造。

只有通过了考核的人才能回到原来的岗位上,不合格的一律调去其他的单位。

全县人都以为张宏城不过是借机巩固自己的地位,不过以他现在的威望,倒也没人说什么——领导要烧火,下头自然得抱着柴火奉陪。

甚至不少人还很希望自己能调离公安和法务单位。

理由——这几个单位实在是太穷了!

“城关镇所里已经成立刑警队,都是退伍军人或者老公安出身,”郭涛在给张宏城汇报工作,“派出所如今的人员编制已经满了,混日子的都被我扔去了乡下或者干脆调去别的单位。”

“联防队那边是我退伍的战友在管,已经开始民兵级别的训练,不听话的一律开除,就是可能要多批一点经费。”

张宏城拿笔记上。

“这次培训后,你带着经费跑一趟省城,多申请一些警用器械下来。”

郭涛点点头。

“张县,你让我办的那件事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咱们什么时候发动?”

张宏城摇摇头。

“不急,得等县里高考过后,你再让人把风声放出去。”

说到高考,就不得不提及棉垦公司的夜校。

这个地方,张宏城平时很少去管理。

而且他也没有再动用“预知题库”的方法,而是真正的请了几位好老师来办班,当然题海还是有的。

最近的几次模拟考试张宏城都有关注,经过题海的熏陶,h县知青们的成绩放在西北这片区域还算不错。

日子在四下建设和法律培训中过得飞快。

来自京城的法务培训团队前脚刚走,张宏城后脚亲手把知青们送进了高考的考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