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筹划江夏(6/8)
营,辅以黄忠麾下的精兵强将,并协同荆州水军的一支劲旅,誓师扫荡长沙郡的每一寸土地。
他们既要拔除那些危害乡里的匪巢,又要抚慰受惊的百姓,更要助力地方生产重归正轨,一片祥和之气渐次弥漫开来。
刘耀亲自率领精锐部队,搭乘水师的舟楫,逆着湘水浩荡南行,仅仅三日之间,便已抵达长沙郡的郡治——临湘城!
这长沙郡,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朝之时,乃是朝廷直辖的三十六郡中的一方重地。此地民风淳朴,百姓间流传着祭祀沙土之神的古老习俗,并建有雄伟的万里沙祠,故而得名长沙,意蕴深远。
西汉立国之初,高祖论功行赏,封功臣吴芮为长沙王,将这片广袤的长沙郡作为他的封国。可惜吴氏一族历经五代,却因无嗣而国祚中断。此后,长沙之地数度更易,或为国,或为郡,风云变幻,岁月流转。
直至东汉初年,长沙郡再度崛起,重现往昔辉煌。
大军压境至临湘城下,却未急于发起攻势,反倒是从容不迫地安营扎寨,埋锅造饭,给予麾下将士一个喘息之机。
连日来在舟船上的颠簸,使得众多勇士胃中翻腾,苦不堪言,更有不少人胆汁都几乎吐尽,加之水土不服之症日益加剧,亟需休整。
此刻,孙权唯有龟缩于江夏之地,按兵不动,丝毫不敢轻举妄动。
再看长沙,兵力已稀薄至不足万人,面对刘耀的虎狼之师,无异于以卵击石,难以招架。
随着曹操与刘琮的相继离世,这如同一道无声的号召,向那些隐匿于暗处的地方豪族发出了归顺的暗示,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渴望投身于刘耀的麾下,寻求一片安稳的庇护所。
临江台上,灯火辉煌,酒香四溢,歌舞翩跹,宴饮的氛围热烈而浓厚。
然而,若细细打量,便会察觉这欢庆之下暗藏玄机。群臣们高举酒盏,口号震天响,却无人真正开怀痛饮。
有的浅尝辄止,轻触唇边便作罢;有的更是巧妙地将酒液倾入衣襟之内,暗自计较。
众人皆知,今日之宴,非但为庆贺战功,更有要事待议,关乎并州军未来的走向与命运。
酒过三巡,菜肴已品过五味之鲜,刘耀缓缓放下手中那流光溢彩的金杯,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