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西学东渐的开端(5/6)
1865年,俄国人安东尼将《农政全书》和《农桑辑要》两部书中关于蚕桑的部分翻译成俄文,题为《论中国人的养蚕术》,刊发于《俄国昆虫学会会报》第3卷第1期。
意大利人安德烈奥奇将《农政全书》的《荒政》篇中的“玄扈先生除蝗疏”一文译为意大利文,题为《论蝗虫·论述提要》,1870年以单行本发行于米兰,为西方治理蝗灾提供了借鉴。
进入20世纪,《农政全书》作为重要的学术研究资料依然为西方世界的学者所关注。
日不落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将《农政全书》誉为“一部农业方面的卓越巨著”,并将其收录进巨著《华夏科学技术史》。
在1984年出版的《华夏科学技术史》第6卷《生物与生物技术》的第2册《农业》中,日不落国著名华夏国科技史研究专家白馥兰教授首次用英语较全面地介绍了《农政全书》,并详细分析了其成书过程和文献价值。
《农政全书》在西方世界获得了高度评价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也是称赞说:“华夏的农业是以经验和观察为指导,长期保持着土壤肥力,借以适应人口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其产量,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农业耕种方法。”
西方世界积极翻译华夏农书,引进华夏先进农业技术,不仅改变了18世纪西方世界农业生产落后的局面,也间接推动了西方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革命。
故而,在华夏清朝时期被封禁的《农政全书》并没有在它的祖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以它为实践的西方国度,却取得了农业上的大发展。
这就是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的厉害之处,因此它也被称为“全世界全人类的宝藏!”】
“一本被严重低估,被耽误了的书啊!”刘恒道。
在华夏没有被重用,却在出国之后让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视为珍宝,还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样怎么不算是一本好书?
“朕当皇帝只能为治下的百姓免免赋税,不能像后世一样用先进的农书来教百姓怎么种好地!”
刘恒有些自责的道。
“朕的能力有限。不过像是免除农税这样简单的事情,后代的皇帝譬如那些千古一帝一定